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湖北供销社系统棉收购量锐减分析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3-2-11 10:14:05  

截至到2002年12月31日,供销社棉花企业仅收购棉花8万担,占计划收购15万担的53.3%,比2001年15万担减少7万担;减幅高达46.7%,通过调查,2002年新棉收购量锐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 面积减少,棉源相对减少。2002年棉花种植面积14万亩,比2001年减少3万亩,减幅为17.6%。棉花产量预计在25万担左右,比2001年实际产量减少3万担,减幅为12%,可出售商品棉22万担;比2001年减少3万担,减幅为13.6%。其原因;主要是2001年棉花收购价格由2000年的520元/担陡降到370元/担,降幅高达28.8%;直接影响了棉农种植积极性,致2002年棉花种植面积锐减;棉花产量大幅下降。 — 多元收购,市场竞争激烈。棉花收购市场放开后,收购渠道更加多元化;无论是否具备收购资格的企业及个人都在参与棉花收购。据初步调查,全市除11家供销社棉花企业、取得收购资格的14家企业(主要是国营农场、良种棉加工厂)及私营企业参与收购外,还有近100家未经资格认定的个体棉贩收购棉花等。据统计,2002年12月底,全市除供销社棉花企业以外的其它收购渠道收购棉达14万担;占2002年棉花收购总量的63.6%,其中取得收购资格的企业及个人收购棉花7.8万担;占棉花收购总量的35.5%,个体棉贩收购棉花6.2万担;占棉花收购总量的28.2%。 — 价格上扬,抢购棉花资源。2002年棉花价格先低后高,一直呈上升趋势,与2001年形成非常大的反差,2001年收购价格是牛高后低,9月份开秤价390元/担,降到10月中旬的370元/担;到11月底12月初又降至350元/担以下。2002年9月下旬,新棉上市伊始;其他收购渠道的收购价格为430元/担;已高出国家计委批复农发行贷款上限价格390元/担的40元/担,特别是进入 10月份以来;由于个体棉贩竞相抬价;收购价格已超过500元/担,同时;还受周边地区波及影响,供销社棉花企业收购价格也由开秤初期的390元/担上升到450元/担。由于个体棉贩收籽棉卖籽棉,快购快销,资金周转快;收购成本低,承受得起价格上涨的压力。而供销社棉花企业还必须考虑银行贷款风险,贷款利息,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各种工资费用开支等。价格高了,企业不敢收;价格低了,棉农不愿卖,收不到棉花,相当部分棉源都被个体棉贩抢购了。 — 机制不活,市场份额下降。供销社棉花企业经营机制不够灵活,也是影响棉花收购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供销社棉花企业经营机制不如个体棉贩及私营加工厂灵活,特别是在收购价格方面个体棉贩及私营加工厂比较灵活;价格面议,并可随市场变化,随时进行调整。而供销社棉花收购企业一方面受企业本身经营风险的制约;另一方面即使没有风险;也受有关部门收购上限价格限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随行就市,彻底放开收购价格。在收购质量上;个体棉贩及私营加工厂要求也不够严格,有的直接到棉农的家里不论杂质多少,水份多少;衣分率多少,全部“一脚踢”。供销社棉花企业不能像个体棉贩那样;今天收明天卖,而是具有一定的加工储存期限;对质量要求也要严于个体棉贩。这些都制约了供销社棉花企业的棉花收购,使市场占有份额急聚下降,由2001年的62.7%下降到2002年的36.4%。 — 以效定贷,强化信贷制约。农业发展银行对棉花收购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的收购资金供应原则,国家计委批复了农业发展银行棉花收购贷款上限价格;如果超过收购上限价格的农发行不贷款。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