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棉” 尚未远离人们生活
据人民日报报道,1月初,海南省海口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一举查获2000多个使用“黑心棉”原料做填充物的枕芯,这个消息再次引起人们对“黑心棉”问题的关注。 去年8月,国务院7部委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黑心棉”专项活动。一时间,被纳入执法工作人员视线的200多个制售“黑心棉”的重点区域、重点场所,生产厂房、设备、原料到不合格产品被清理。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共查处制售“黑心棉”案件1418起,捣毁窝点327个,没收、销毁制假设备1668台,查获劣质原料数千吨。而2002年仅查出此类违法案件401起,端掉窝点112个,没收、销毁制假设备100台,查获劣质原料131吨。这些数字从一个侧面说明,曾经猖獗一时,在全国泛滥的“黑心棉”得到了有效遏制。 然而,这决不意味着“黑心棉”已经绝迹,远离了人们的生活。调查发现,“黑心棉”之所以禁而不止,关键在于一些学校、医院、宾馆、饭店的采购人员利欲熏心,利用职权谋取好处,给制贩“黑心棉”的违法分子可乘之机。在海南农业中等专业学校、琼州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发现过“黑心棉”原料作填充物的床上制品。据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2年11月份统计,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出动1781人次,检查厂店460家,捣毁制假窝点7个,收缴“黑心棉”6925件,查获“黑心棉”原料几百吨,货值46万多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刘景礼局长介绍说,通过2001年以来的专项市场治理,一些“黑心棉”制贩者已经转入地下,手段更加隐蔽,经常变换地点,打击难度增大。 不久前,国家质检总局再次部署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开展打击“黑心棉”违法活动的集中行动,明确规定了打击范围、重点和要求。各地相继推出新的举措,如上海市从1月17日起,强化对学校、医院、宾馆等集体采购絮用纤维制品的质量监管:开展絮用纤维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保证能力的审核、认定工作;接受团体采购者在招标采购和进货验收过程中絮用纤维制品的质量委托检验;会同市卫生、教育、旅游等部门开展一次专项检查,督促集体采购者严把质量关。 目前,一些宾馆、饭店、学校、医院开始主动对正在使用的棉絮纤维用品进行自查。四川省对170所高校、中学50万床(件)学生床上用品进行检查,棉胎合格率为95%;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检查发现,无论生产、加工、经销企业,絮棉制品的合格率均比2001年提高50%。国家质检总局最近对市场强制检验的结果显示,絮棉纤维制品的合格率已经达到84%。尽管这个数字并不算低,但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有关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强监督,防止“黑心棉”死灰复燃。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