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改良棉纤维品质科研取得重大突破
有关专家认为,由石家庄农科院完成的"转动物角蛋白基因培育优质棉花新种质"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我国改良棉纤维品质的重大突破。目前这一技术已申报国家专利。 这种改良棉外表看起来与普通棉花一样,但其品质却发生了巨大变化。石家庄市农科院棉花室主任赵国忠介绍说,他们从1999年开始与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世华植物基因工程公司一起,尝试着使兔毛角蛋白基因和棉花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带有兔毛品质的新型棉纤维。2000年1月,在海南南繁期间,他们将上海植生所人工构建、合成的兔毛角蛋白基因,利用我国独创的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到SGK321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经过精心选育,当年6-7月间,有15株棉花被确定含有兔毛角蛋白基因。其后经过不断筛选繁育,2001年将含有兔毛角蛋白基因的棉花单株送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纤维测试,有126个单株的纤维品质优良,与导入前的棉花相比,其绒长增加了3mm,整齐度增加2.1%,比强度等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提高。专家介绍说,利用动物角蛋白基因改良棉花品种的纤维品质,是培育优良纤维棉花品种的一种快速、高效的现代生物技术方法,为我国的棉花纤维品质改良、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同时,研究获得了一批优质纤维种质材料,可为我国的棉花育种提供优良的种质。 背景资料:棉纤维品质改良。 利用动物角蛋白基因改良棉花品种的纤维品质,是培育优良纤维棉花品种的一种快速、高效的现代生物技术方法。目前,改良棉纤维的品质是当前农业生物ZEE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加紧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美国一家公司在1996年将细菌的乙酰-COA还原酶和PHA合酶基因与棉纤维特异启动子相连后转入棉花,成功地在棉纤维中产生了PHB,产生出带有化纤的新型棉纤维。这种含有PHB特基因棉纤维的传热性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既具有普通棉花的舒适、透气的质地,又包含化纤防水保温等优点。 我国将兔毛角蛋白基因导入、整合到棉花中的遗传物质中,并可以遗传给后代。这项技术经过国内外科技情报部门检索查询,属国际首创,对入世后增强我国棉花品种及纺织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增加外汇收入等具有积极作用。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