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期货市场为我国棉改服务意义重大
有关人士认为,棉花期货市场将为广大棉花生产、加工、经营、消费者提供一个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市场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功能为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服务,有其积极意义。 一、为国家宏观调控、指导棉花生产与流通服务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棉价一直处于巨幅波动中,且有愈演愈烈之势,1999、2000、2001三个年度,全国棉花平均收购价格分别为每担391元、520元和360元左右。分析我国棉花价格大幅波动原因,除自然因素外,违背市场经济规律、棉花价格政策以及棉花调控目标和手段上出现的失误是造成棉花短缺或积压的主要原因。棉花期货上市以后,由于期货市场是高度组织化的全国性市场,有关棉花供求信息汇集于此,通过竞价连续交易所形成的价格趋势,真实反映出国内外棉花市场的供求状况,是国内外棉花市场的“晴雨表”。国家有关部门可据此科学合理地制定棉花产业政策,引导农民改良品 种,调整种植面积,减少盲目生产,引导纺织企业科学组织生产。此外,棉花期货上市以后,政府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考虑收储政策,对国家储备棉进行保值运作,还能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二、为国内棉市与国际接轨服务 我国棉花年产销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棉花市场的价格。例如1984年我国棉花全面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而此时美国纽约棉花期货交易所1985年度各月份棉花期货合约均跌至有史以来最低价35美分/磅(折合6374.66元/吨),国际棉花现货市场价也随之狂跌;1994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减少,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棉花大面积减产,而此时的美国纽约棉花期货价创有史以来最高价125美分/磅(折合22766.66元/吨),国际棉花现货价也随之创新高。由于多年来我国棉花价格缺乏弹性,加之我国棉花生产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棉花价格大大高于国际市场平均价格水平,致使在 国内棉花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大量国外棉花仍通过各种渠道涌入国内,加剧供求矛盾。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市场将更加对外开放,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优质棉花会大量涌入我国,我国棉花市场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对手,令我国棉花生产流通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业者据此认为,我国应尽早推出棉花期货,通过期货交易,为广大的生产和经营单位提供一个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的场所。 三、为中西部经济开发和农民收入增长服务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黄河流域棉区和新疆棉区的棉花产量约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60%以上。随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棉花市场的放开,会造成棉花价格大幅度降低,棉农增产不增收,甚至可能出现收入大幅度减少。棉花期货上市以后,期货价格带来的棉花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符合棉农的长远利益,也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同时给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四、为纺织企业套期保值、扩大出口、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近年来,棉花现货价格的大起大落及纺织品价格的剧烈波动给纺织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而这种风险只能企业自己承担。棉花期货上市以后,纺织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市场预买预卖,锁定生产经营成本,规避风险,实现套期保值。特别是出口企业套期保值,可以增强在国际纺织品市场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我国作为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以棉花为原料的纺织品有40%左右销往世界各地,因此纺织企业充分运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就显得尤为重要。上市棉花期货,纺织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买卖一个或几个月份的期货合约,套期保值,锁定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利润,使企业的经营风险降至最低。 另外,企业还可以利用期货市场取得稳定可靠的购货渠道。因为进入期货交割仓库存的棉花,必须是由专业的纤维检验机构进行公正检验,且符合棉花交割标准,在质量上有绝对保证,企业在期货市场上通过实物交割得到的棉花适合自身生产的需要,使企业能够保持生产的稳定性和经营的连续性。 五、为拓宽棉麻公司的经营渠道服务 我国进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后,各级棉麻公司的主要业务转到棉花经营上来。棉麻企业单纯从事现货经营,局限性很大,一方面要面临价格风险;另一方面若遇到棉花价格长期低迷,则经营获利机会很少,造成长时间无业务可做,出现资金、人员、设备等闲置的局面。棉花期货上市以后,棉麻企业通过参与期货市场增加经营渠道,企业在期、现货两个市场上经营,两条腿走路,就可以充分利用熟悉棉花市场的优势摆脱困境。此外,由于期货交易实行严格的保证金制度,可以有效地避免“三角债”,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C8004)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