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国内外棉花市场月报
去年进入12月,由于棉农手中所剩资源有限,大部分棉麻公司和纺织企业已退出收购市场。与此同时,北方及新疆地区以雨雪天气为主,使各地籽棉收购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截至12月底,全社会总收购量8200万担左右,占总产量的84.5%。 受品级降低影响,收购价格呈明显下降态势。据了解,12月湖南、湖北、安徽等地收购的籽棉多为4—5级,收购价格在1.80-1.90元/斤,折皮棉不足450元/担,高等级棉花收购基本结束。全国12月平均收购价格469元/担,比上月下降10元/担。 销售市场价格趋稳,交易平淡 2002年关,经营企业售棉积极性普遍不高,一部分经营企业因为内部资金周转以及年底财务核算等原因,在保本微利的基础上,少量出售与同等级相比质量略差的棉花,大多数棉花经营企业仍存棉惜售。 本月市场销售进度虽略有加快,但市场观望气氛依然很浓,12月1-3级棉花到厂平均价格分别为11569元/吨、11369元/吨和11043元/吨,和11月相比分别上涨122元/吨、159元/吨和160元/吨;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3级棉花12月均价10968元/吨,比11月均价仅上涨55元/吨。 据海关统计,11月份全国棉花出口15847吨,比上月减少3697吨,跌幅30.43%;同比增加15012吨,增幅较大;9—11月累计出口45172吨。11月棉花进口18020吨,比上月减少6617吨,减幅26.86%;比2001年同期增加13211吨,增幅达274.7%。9—11月累计进口棉花56860万吨。 12月份,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共成交陈棉101170吨,较上月减少7265吨;平均等级4.82,比上月提高0.24;成交均价10207元/吨,比上月增加7元/吨。 12月12日上午8:30,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正式推出电子撮合交易。截止27日共撮合成交7110吨,均为229级新棉,其中1月份合同1020吨,成交均价11636元/吨;3月份合同2320吨,成交均价11891元/吨;5月份合同3770吨,成交均价12100元/吨。随着棉花电子撮合交易的成功推出,通过交易市场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基本显现。 销售不畅困扰纺织企业 国内棉花价格的居高不下和棉纺织品销售不畅,继续困绕国内纺织企业。纺织企业购棉不积极,成品库存增多、资金周转不足,直接影响纱线交易。11月全国纱类产品销势明显萎缩,市场价格基本处在盘整状态。12月底,西南纺织市场纱类常规代表产品32支纯棉筒纱、32支纯棉精梳筒纱和60支纯棉精梳无结头股线的报价依次为16600元/吨、20600元/吨和43000元/吨。其中,32支纯棉筒纱报价比上月末下跌50元/吨,32支纯棉精梳筒纱和60支纯棉精梳无结头股线的报价与上月基本持平;与9月初相比,32支纯棉筒纱下降了400元/吨。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月全社会棉纱产量73.99万吨,同比增加13.8%;棉布产量9.88亿米;同比增加0.92亿米。11月份我国棉纱出口28144吨,同比30.3%;进口50199吨,同比增加17.7%;棉布出口4.07亿米,同比增加37.16%;进口1.42亿米;同比增加9%。 国际市场价格稳步上扬 受美国农业部世界棉花供求预测报告、主要产棉国天气及美棉出口进度加快影响,12月国际市场棉花价格持续上扬,其中现货市场价格涨势明显,报价坚挺。 12月10日和13日,美国农业部和考特鲁克(Cotton Outlook)相继在其预测报告中将美国产量调减,而将中国消费量调高,导致全球产需缺口有所扩大。11月下旬以来,美棉出口一改滞缓状态,周出口净成交量多在20万包以上,成交和装运形势好转。受这些消息影响,Cotlook指数和纽约期货价格在中旬和下旬出现较大涨幅。12月截止27日,Cot-look A指数平均54.82美分/磅,较11月上涨2.58美分/磅;纽约期货市场近期合约平均49.13美分/磅,较11月上涨1.31美分/磅;5月份合约平均52.64美分/磅,较11月上涨2.42美分/磅,12月23日已经突破55美分/磅。 国际市场价格继续大幅走强,使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价格差距拉大。据监测显示,12月份内地3级棉花到厂平均价格(11042元/吨)较国际市场低584元/吨。 国内产销存预测 据美国农业部12月13日预测,2002年度全球棉花产量1903万吨,同比减少11.1%;全球棉花消费2098.6万吨,同比增加2.4%;全球棉花期末库存845.6万吨,同比下降18%;当年资源缺口195.5万吨。 由于主要出口国家美国的高等级棉价格一直坚挺,中低等级与国内陈棉比优势并不明显,加上近期国内外棉花已经出现较大差价,这种价差对近几个月棉花出口有利,对进口不利,所以本次调整了进出口量。预计今年棉花产量在9700万担左右。国内消费方面没有明显变化。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