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棉花价格持续看涨
国际市场棉花价格继上一年度大幅下跌后,本年度(2002年8月至2003年7月)持续攀升。棉花价格的上涨不仅影响到棉花种植业,也影响到纺纱业、织布业和服装业,因而引起纺织业界的普遍关注。 今年1月初,纽约市场棉花期货价格为36.14美分,7月初升至每磅46.05美分,年底升至每磅50.63美分。目前,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已涨至过去1年零9个月来的最高水平。纽约市场棉花近期的期货价格与去年秋季时每磅28.50美分的最低价相比,涨幅高达78%。现货棉价格的棉花展望指数也从去年年底的每磅43美分升至今年年底的每磅56美分。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预期2002/03棉花年度(本年度)《棉花展望》A指数均价为每磅52美分,大大高于去年10月份每磅35美分的价格。 综合业内专家分析,推动国际市场棉花持续上涨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棉花种植面积减少及棉花单产水平的下降,直接导致棉花产量的减少。由于2001/02年度全球市场棉花供大于求的矛盾较为严重,棉花收购期间价格大幅下滑,棉农植棉积极性受到挫伤,2002/03年度棉花播种面积随即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分析,本年度全球棉花种植面积约为3070万公顷,比上一年度减少320万公顷,是1993/94年度以来种植面积最小的一年。由于受到不同程度不良气候条件的影响,棉花单产也大幅减少。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估计本年度全球棉花平均单产将由上一年度的636 公斤/公顷减至601公斤/公顷。其中,美国2002/03年度棉花平均单产减少2.6%,减至636磅/英亩(约合皮棉95斤/亩)。 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预测,2002/03年度全球棉花产量约为1930万吨,比上一年度减少220万吨,降幅10%。在全球15个主要产棉国中,除巴西以外的其它国家棉花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中国棉花产量降幅最大(减少290万包),其次依序为美国(减少250万包)、印度(减少140万包)和澳大利亚(减少120万包)。澳大利亚因持续干旱,棉花产量跌至过去15年来的最低点。 二是棉花市场需求增加,库存减少,造成供不应求。由于国际纺织品和服装市场转暖,棉花消费总量上升。2002/03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量预计为2070万吨,比上一年度增加50万吨,增幅3.5%,创历史最高水平。全球棉花消费量将比产量多出140万吨左右。2002/03年度,由于棉花产量下降,消费量上升,全球棉花期末库存将比上一年度减少130万吨,减至907万吨。全球棉花期末库存消费比(不含中国库存)从上一年度的52%降至50%。 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预计2003/04年度全球棉花价格将会继续保持上扬态势。全年度全球棉花总产量将达到2021万吨,增加4.8%;全球棉花消费量达2085万吨,增长1.6%;全球棉花期末库存843万吨,减少7%;全球期末库存消费比(不含中国库存)为49%。《棉花展望》A指数价格将达到每磅54美分,上涨2美分/磅。 我国是全球主要产棉国,也是纺织品生产大国,对棉花的需求量很大。除了由国内供应棉花外,还需要进口大量棉花。今年以来,受国际棉花价格上涨的影响,我国市场棉花价格也在攀升。根据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中国棉花价格指数”,8月份国内棉花平均到厂价格为人民币10345元/吨,较年度初期价格上升了31%,创本年度棉花价格最高纪录。但到9月中旬以后,棉花到厂价格开始回落,月平均价格为10226元/吨。我国棉花种植业、流通业和纺织企业,需密切关注国内外棉花供求形势及价格变化趋势,科学搞好市场预测,及早做好应对准备,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 (C8004)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