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12月16-20日)全球各主产棉国的形势综合报道
据赖因哈特公司提供的资料,上周(12月16-20日)全球各主产棉国的形势如下: 美国 节日气氛笼罩着纽约期货市场,贸易商们的套期保值以及投机商们的大量买入使得市场在18和20日出现较大幅度上扬。上周末3月合约收51.45美分/磅,较前一周涨187点;12月合约收57.35美分/磅,较前一周涨125点。A指数上涨50点收于56.00美分/磅。上周美棉出口销量为22.49万包,接近人们的预期;发货量为21.09万包。大量的询盘和订单表明美棉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的,但M/0/T的高等级花除外。USDA的分级报告显示,到12月19日,三角洲地区已检验的棉花中,3级和3级以上的棉花仅占14.7%,而去年同期为30.6%;东南棉区的3级花仅占5.3%,远远低于上年度的55.5%。检测报告还显示纤维长度、强力、马克隆值等都和以往持平,说明采摘期间过多的雨水对棉花色泽和叶杂含量影响很大。本年度美棉品级较全,尤其是中低等级棉充足,这为纺织厂提供了较为广泛的选择余地。 东非 干达官方预测的产量为15万包(185公斤/包),而私营业主并不很乐观,他们认为产量将和去年持平,维持在12万包。东部地区的采摘已在4周前开始,而西北部地区即将开始。出口商目前尚未报价,希望籽棉收购数量增加后再开始报价。 坦桑尼亚2003年度新棉播种正在全面展开,前期曾出现棉种不足的情况。今年坦桑尼亚皮棉/籽棉局开始给棉农提供脱绒棉种,但棉农们对此持担心和怀疑态度。由于播种刚刚开始,尚无法预测产量,上年度的产量为32万包(181公斤/包)。 希腊 由于政府给棉农规定的交棉时间截止到12月31日,大量籽棉正在运往轧花厂。轧花厂目前已收棉36万吨,约占预计产量的85%,轧花厂将在1月底之前加工完毕。国内消费仍维持在15万吨左右的水平。由于今年的棉花质量很好,希腊工厂对中高支纱不需要进口棉。希腊棉花的价格仍很有吸引力,因而需求也很旺盛。 西非: 西非的供应情况众说纷纭,农场主们说由于天气干旱单产将减少,其他人则仍认为产量和质量都好过以往平均值。目前该地区棉花供应充足,几个主要港口仍有近10万吨2001/2002年度的棉花,2002/2003年度的情况仍不很明朗。象牙海岸的内乱仍在持续并有加剧的可能,因此人们还不能指望本年度15万吨的象牙海岸棉。按最乐观的估计,明年3月份之前象牙海岸的棉花仍无法出运。另外,象牙海岸的阿比让港也无法正常运转,往年从这里出运的棉花达35万吨,约占西非总量的三分之一。转到其他港口发货也非常困难,而且也会受到口岸能力不足的限制。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