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麻收购企业呼吁农发行不要退出棉花收购领域
农业发展银行在内地省份已相继退出棉花收购领域。但新疆一些棉花经营企业认为,当地棉花产业化机制尚未建立,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从保障我国棉纺工业原料稳定供应 和支持边疆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方面考虑,农发行近期不宜退出新疆棉花收购领域。 记者在新疆棉区采访时了解到,新疆一些地方的棉麻公司都在尝试与内地棉纺企业和经销商开展联营活动。南疆轮台县棉麻公司有5家棉花加工厂,其中1家用内地棉纺企业打来的资金收购棉花。轮台县棉麻公司经理刘远新说,通常年份他们要向农发行申请1亿元收购资金贷款,今年只贷了3000万元。北疆沙湾县棉麻公司有12家棉花加工厂,其中1家与内地棉纺企业联营,搞代收购代加工。乌苏市棉麻公司5家棉花加工厂中有3家和浙江、江苏棉纺企业联营,今年只向农发行贷了2000万元,仅为去年的20%。 这些企业的负责人都说,他们这样做,主要是看到内地省份农发行相继退出棉花收购领域,担心新疆也会走到这一步。在今年市场好的情形下,可以少用或不用农发行的贷款。但在去年不好的情况下,没有农发行提供收购资金,棉花经营企业只能给农民打白条。他们呼吁农发行不要退出新疆棉花收购领域。 沙湾县棉麻公司经理段建新说,棉花是大宗农产品,季节性强,经济价值高,占用收购资金量大,除了农发行外,本县还没有一家商业银行能一次拿出几亿元的收购资金。棉花市场行情现在是一年一个样,波动很大。市场行情好,农发行的作用并不明显。去年棉花市场行情差的时候,一些私营企业限收或者停收,自治区政府命令供销系统棉麻公司全部收购,没有一家棉纺企业往这里打钱,收购资金就得全部仰仗农发行。尤其是去年在乌苏出现的给棉农打白条事件更加深了新疆棉花收购企业的这种认识。 去年,国家提出彻底放开棉花收购市场后,乌苏市政府对市属棉麻公司进行改制,将其交给私人经营。农发行以其改变权属关系,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中止贷款。结果,一些前期提供收购贷款的商业银行看到棉花难以卖出,为规避风险纷纷中止贷款,收购企业只好给农民打白条。后来,在自治区政府出面组织下,乌苏市中止改制,恢复原状,农发行提供贷款,才给农民兑付现金。 新疆棉花单产现居全国最高水平,在国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是,这几年在新疆棉花收购市场上一直存在一种时好时坏的现象。去年,市场形势不景气,棉花收购价格低,农民收入不高。今年初,农民就减少棉花种植面积,全疆棉花种植面积减少260万亩,不料今年棉花价格又涨上来了。这样的机遇,农民们又未抓住。一些棉花经营企业抱怨,他们今年收购的棉花太少了,棉纺企业又为得到原料四处抢购。这种怪现象的实质就是新疆棉花产业的种植、收购加工及纺织诸环节严重脱节,各自为政,不利于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农发行参与棉花收购,化解了棉花经营企业和农民利益之间的矛 盾,起了平衡和润滑剂的作用。 新疆一些棉农说,他们是愿意种棉花的。其中主要原因:一是国家包收,每年还制定保护价,棉花卖了就能拿上现钱,而其他经济作物丰收了,要是卖不出去,或卖不上好价钱,就没有收入。二是棉花比较效益高。据阿瓦提县和沙湾县农业部门提供的资料,即使在去年那样低的价格下,棉花收益仍是当地大宗农作物中最高的,仍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农发行新疆分行的工作人员也认为,棉花是新疆支柱产业,全疆农民收入的40%来自棉花,尤其在南疆棉花主产区,农民收入的60%来自于棉花。从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保障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出发,农发行不宜退出。我国是个纺织大国,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从保障纺织企业原料稳定供应上讲,也应该给予新疆特殊的政策。 (C8004)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