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棉科所喻树迅:大力发展棉花科技 提高企业竞争
10月15日,在济南召开的2002年全国棉花供需见面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喻树迅教授发表了题为“棉花科技发展与展望”的演讲 榆树迅教授指出了目前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三个弊病,即纺织服装创新力比较薄弱;纺织结构不合理;原料流通体制不健全。加入WTO后,要增强我国纺织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抓住一切发展机遇,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棉花是重要的纺织原料,因此大力发展棉花生产,走高产优质棉花之路,对提高我国纺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喻教授介绍,目前我国棉花生产取得了重大进步,平均单产1028公斤;/公顷),远高于世界棉花的平均单产水平588公斤/公顷),但低于澳大利亚1623公斤/公顷)、叙利亚1294千克/公顷)等国的平均产量,属中上水平(以上数字均为1999年度单产水平) 棉花的耕作方式也取得了突出进步,一方面60年代以来发展了我国麦棉两熟制;另一方面,新疆地区发展矮、密、早品种,利用地膜覆盖,大大提高了我国新疆棉的品质和单产水平。此外,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也有较大进步50-60年代推广化学防治70年代开展综合防治研究80年代逐步建立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到90年代着重对抗性棉铃虫治理等,都取得较好成效。尤其是90年代中后期转基因抗虫棉培育成功和推广,对改善棉花品质、提高棉花单产成效明显。 喻教授还介绍了近年来生物育种技术、信息技术、生物空间技术及遗传育种技术等新技术发展对棉花生产的促进作用,指出了大力发展我国棉花科技的重要意义。他说,目前我国棉花的质量与外棉相比还有一定的欠缺,尤其是在等级结构上,高等级棉的比例少,中长纤维品种的发展仍不完善,导致纺部分高等级纱不得不使用进口棉。同时由于我国棉花分级制度与国际市场不统一,级别划分较粗,内在品质监测指标不作为记价依据,因此无法做到优质优价,影响了高等级棉的发展。 喻教授最后指出,在中国加入WTO后,棉花生产的竞争将变成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以及企业实力的竞争。棉花科研单位应与经营企业相结合,研究培育适销对路的棉花品种,改善我国棉花品种结构,提高棉花品质和单产水平,大力发展棉花科技。 (C3002)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