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分析:国内棉价面临回调压力
正如笔者在11月5日发表的《国内棉价上升空间究竟还有多大?》一文中所指出的,国内棉花上升空间已不大,面临回调压力愈来愈大。近半个月来的市场运行也逐渐证明了这一点。11月18日发布的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为10923元/吨,虽比上旬上涨57元/吨,但从来自国内主产棉区的情况看,总体上棉价继续处于盘整徘徊状态,虽无明显下跌,但已疲态尽显。详细走势参阅上图: 据对全国重点纺织企业的监测结果显示,国内棉花销售价格经过较长时间的“坚挺”表现后,至本月下旬,各等级棉花到厂价均有100多元/吨的回落。分析下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内地收购已近尾声,棉农、棉商惜售思想导致局部地区人为资源紧张,但棉纺企业受成本及资金因素的制约,采购量不大,导致近期棉价上涨缺乏支撑,基本处在“高位盘整”阶段,一些预期棉价再难上升的棉商开始转变过去"惜售"的想法,想在目前棉价处于高位时获利,销售较前期活跃,市场新棉供应量加大。 二是许多内地企业前期与新疆签定的合同目前已有部分到货,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纺织厂的需求。 三是交易市场陈棉竞卖行情小幅波动整理,前期一路上扬的局面已不复存在; 四是从国内主要轻纺市场反馈的情况看,近期纯棉纱价格由于受到下游棉布价格上涨乏力的制约,继续上调已无动力,基本以盘整为主,且开始显露下滑趋势,棉价继续上涨也缺乏有力的支撑。 五是由于国内外棉价的基本接轨,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外棉进口呈激增态势。目前代表国际现货价格水平的Cotlook A指数(相当于328级)平均价格在51.50美分/磅,折口岸价10943元/吨,与国内同等级棉价基本持平,但考虑到进口棉不含异性纤维、按净重计价及付款等方面的优势,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资料,进入2002/03年度以来,中国进口美棉数量大幅增加,仅在11月1日至7日的一周里,中国就进口美棉1.6万吨。这也对国内棉花市场形成越来越大的压力。 展望后市,我们依然坚持认为:国内棉花价格上涨趋势已经缺乏支撑,适度回调迫在眉捷,这无论对提高国内纺织业整体竞争力或抑制国内棉花市场非理性氛围的膨胀,均具有重要意义。当然,考虑到近期国际棉花市场的动向,预计下调空间会十分有限。 以上观点,仅供业者参考。 (锦桥纺织网 桐怀) (C3002)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