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新棉产销进度不一
受美国Step2补贴暂停影响,10月份美棉出口销售量显著下降。截至10月24日的连续四周,美国陆地棉销售仅为385700包,比9月的销售量大幅下降412100包,即51.7%。10月份美棉出口量也呈现出较大程度下降,为360900包,比9月减少139900包,即27.9%。Step2补贴暂停期限为4周,随着补贴的恢复,美棉出口销售量将会有所好转。美国现货市场近期表现平淡,交易缓慢,七大现货市场10月平均值为39.62美分/磅。美国国内纺织企业需求量出现明显好转。据美国农业部报告,美国国内企业陆地棉使用量2002/2003年度为2472.3万包,较9月份预测值下降了450包。八、九、十这3个月USDA报告美国国内企业2002/2003年度用棉量逐月递减,反映美国市场棉花需求不劲,压力逐渐转向出口。临近月末,美国农业部加设了棉花进口特别配额。根据美国相关规定,美棉北欧报价连续4周超过其他产棉国平均棉价1.25美分/磅时,美国农业部将对进口设置特别限额,以保证美国国内企业可以低价获取棉花。根据这项特别配额,美国国内公司在2002年10月31日到2003年8月期间可进口151043包陆地棉。进口商必须在2003年1月1日前购买棉花。 印度新棉已逐渐上市,截至10月21日,261000包(170千克/包)棉花已投入市场,但低于去年同期30万包的水平,印度今年棉产量将在1300万~1500万包。11月4日印度将迎来新年,在新年假日期间,交易不会旺盛,新年过后印度新棉批量上市很可能会对市场棉价起到下拉作用。印度用棉企业观望者较多,期望棉价下落,预计到11月中期印度棉价可望下跌到1400~2250卢比/吨。 澳大利亚缺少灌溉用水已经成为目前棉业主要问题。除Emerald地区以外,其他地区棉花种植面积都会大量减少,如果今后几周仍无明显降雨的话,旱地棉田的面积也会减到最少。10月初,Cotlook、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预测澳大利亚棉花产量为45万吨,但近日Cotlook再次调低了产量预测,认为澳本年度产量将不超过41万吨,远远低于上年度的73万吨。而澳国内普遍认为产量将不会超过40万吨。 希腊目前的棉花采摘工作进展缓慢,如果今后一周的天气能像气象局预报的维持晴好,棉花就可以开始大规模采摘了。 从前期采摘的棉花来看,质量好于预期。由于雨水较多,棉花色泽一般,但技术指标都很好,纤维长度多为1-3/32英寸至1-1/8英寸,马克隆值为3.7~4.6,单产也不错,总产预计可达34万吨。 乌兹别克政府10月初公布,将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将棉花购买价格提高60%。现在乌兹别克棉花售价约为1097美元/吨。乌兹别克今年计划收购原棉350万吨,生产棉纤100多万吨。 进入10月,国际棉花供需形势逐渐明朗化,基本符合先前预测,而且各主产国棉花陆续投入市场,企业需求好转,买方动力增大。尤其是中国国内供需缺口将高达50万吨的消息,更是为国际市场注入了一针兴奋剂。国内棉价如果继续走高,国际棉价将进一步显现出优势,对华进口量将会随之增大。截至10月24日一周,中国进口美棉数量已达12800包。据ICAC分析,中国每进出口5万吨棉花,就会影响国际棉价上涨或下跌1美分/磅,而ICAC经验数据显示,中国进口30万吨棉花,国际市场价格就有可能涨到55美分/磅。Cotlook公司和ICAC预计,2002年度A指数将达到53美分/磅,2003年度上涨到57美分/磅。中国大量进口棉花,有可能引起国际市场棉价提前上涨。 对于2002/2003年度国际棉花供求形势,美国农业部、I-CAC、Cotlook的预测都显示出较大的供需缺口。据ICAC数据,2002/2003年度全球棉花供需将出现150万包的缺口。 但同时市场上不确定因素也存在。首先羊毛和化纤等其他纺织原料价格的变动对于棉价有一定的影响。化纤市场价格前一轮波动过后,相比棉花价格其优势已有所体现。羊毛价格在前一阶段迅猛上涨后,在市场自然调节下,也将经历一段回落时期,这对近期棉花价格上涨构成了一定压力。 另外,国际纺织品进出口形势对于棉价变动的影响也将显现出来。由于目前纺织品出口价格下跌,这种下降趋势反映到棉花价格上要有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届时中国国内棉价被动拉跌,国际棉价又一直呈缓慢上涨形势,价格差缩小,进口量还可能会有所变动,反作用于国际棉价增势有可能减缓。 综上所述,近期国际棉价极有可能刮起一轮势头强劲的上涨风暴,但上涨幅度要取决于各国需求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中国进口量的变动。 (C3002)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