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国内棉花购销市场概述及后市预测
国内棉花价格在经历了9月份的下滑后,10月伊始便呈现逆转直上、一路攀升的态势。10月份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平均为10389元/吨,较9月均价上涨162元/吨,涨幅1.6%。 分析显示,10月份国内棉花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国内棉花购销两市一路上扬。 10月份是国内棉花收购旺季,比起去年,今年棉农的确得到不少实惠。10月份籽棉收购均价在2.1元/斤左右,较去年同期上涨30%左右。由于后期采摘的棉花品质下降,低等级棉花增多,到10月底收购均价略有回落。截至10月20日,全国供销社系统棉花企业累计收购皮棉2052万担,同比减少510万担,减幅20%。 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曾在8月中下旬一度冲高到10737元/吨,而后经过9月份整整一个月的价格回调,到10月份国内棉花价格又开始了新一轮上扬行情,并且在10月末的时候价格超过前期的10737元/吨,达到10818元/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甚至超过11000元/吨。国内销售市场显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纺织企业普遍感到资源紧张,甚至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国内棉花减产;二是9月份国内纺纱量同比增长了近两成,单月纱产量超过70万吨大关,这在历史上也仅发生过两次;三是国内棉花加工能力急剧膨胀,导致一些轧花厂因籽棉量少而不能开机加工,1 0月份皮棉上市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四是今年新疆棉花虽是丰收年,却因铁路运输问题,出现了订单已签、货款已付,但却不能顺利出运内地的不利情况;五是“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因素使棉农、棉商普遍存在惜售思想。随着后期铁路问题的解决和皮棉加工数量的上升,短期内的资源紧张局面势必将得以缓解,国内棉花价格也将会有所回落。 二是进口棉增加,国内外棉价差距日益缩小。 10月中旬以来,Cotlook A指数打破了近两个月来的平稳运行态势,自10月中下旬开始出现上扬,但涨幅低于中国棉花价格指数,至下旬,国内棉花价格已略超过国际棉花价格。在国内棉价持续上涨的形势下,外棉的进口量有了显著增长。从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出口周报可以看出,中国进口美国陆地棉的数量与国内价格紧密相关,在国内棉价低于国际棉价时,中国平均每周进口美棉2000多吨,但自10月初国内价格大幅上涨以后,进口量也大幅增长,仅在10月11日至17日的一周里,中国就进口了1.1万吨美棉,大大高于前期水平,这也是导致国际市场价格开始上扬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是交易市场陈棉竞卖价格持续走高。 10月份,全国棉花交易市场陈棉竞卖异常火爆,竞卖价格涨势迅猛。当月竞卖平均等级为4.88级,平均长度为26.46毫米,加权平均成交价为10061元/吨,较9月份上涨1263元/吨,涨幅高达14.4%。据分析,陈棉竞卖涨幅高于新棉销售市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交易市场的陈棉内在质量好。在交易市场以10100元/吨购买的5级以下江苏陈棉,运到河北纺织厂就能以4级10600元/吨成交,中间利润可想而知。2.目前新棉市场实际流通资源紧张,但在交易市场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存在“赊货”现象。3.10月份交易市场推出的陈棉有50%承储在江苏、江西、湖北三地,而9月份推出的陈棉有一半是来自河北和湖南的老商品棉,承储地因素也是导致10月份交易市场整体大盘价格猛涨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棉花交易市场有关人士也提醒企业,交易市场成交价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棉花市场的价格趋势,但并不能完全代表棉花市场的价格水平。 四是国内纯棉纱行情缩量整理,后期价格坚挺。 10月份国内32支纯棉纱主体价格为16700元/吨,较9月份上涨200元/吨,涨幅1.2%,低于国内棉花价格上涨幅度,由此看出,纺织企业的原料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空间缩小。从销势看,纯棉纱类整体行情处于缩量整理阶段,至10月底,纯棉纱报价变得坚挺起来,32S全棉针织用纱市场中心成交价维持在17200元/吨左右,比10月初的16400元/吨上涨了800元/吨。 11月份不仅是棉花收购旺季的最后一个月,同时也是织造业全年纺织旺季的最后冲刺阶段,历年行情变化较大,业内人士预计棉花市场经过11月份的洗礼后将会回落。 (C3002)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