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棉花生产发展战略研究之三:河北棉花生产竞争力分析
1、棉花生产区域布局 河北植棉区域主要分布在“四市两县”,即邯郸、邢台、衡水、沧州四市及辛集、丰南两个县级市,是河北棉花生产的骨干力量。在一些传统棉区,由于棉花栽培历史悠久,农户的植棉经验丰富,植棉积极性较高,棉花的生产稳定性较好。 2、棉花质量 棉花质量由内在(遗传)品质、栽培(生产)品质和初加工产品品质三个方面组成。河北棉花内在品质优。据河北农业部门统计,1999年以来新棉33B和DP99B已占到河北棉花生产面积的绝大部分,其综合品质性状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下表所示: 河北棉花栽培品质好。最近几年河北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平衡施肥、促早栽培等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开展“四统一服务”,棉花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据农业部棉花品质检测中心1999——2001年检测结果分析,近三年全国棉花平均长度为29.3mm,比强度27.3cN/tex,马克隆值4.4,同期河北棉花平均长度30.0mm、平均比强度29.7cN/tex、平均马克隆值4.4,总体质量水平和进口棉相当,在国内棉花市场占有一定优势。 河北棉花初加工质量令人担忧。一是收购中混等混级,造成原棉品级混杂,棉包内及棉包间品级一致性较差。二是“三丝”异性纤维污染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三是轧花机械装备水平较低,轧花过程中质量损失较大。上述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河北棉花的质量优势就难以充分发挥。 从总体上讲,河北棉花质量优势来源于棉花品种,但是美棉品种正在向全国扩散。1999年孟山都公司在皖成立“安岱棉种公司”,山东自2000年起允许美棉在鲁推广,2001年在河南成立公司,并在新疆开展美棉品种比较试验。可以预见,不需要太长时间,全国棉花质量将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如果河北棉花的质量水平没有新的提高,则优势将不复存在。 (C3002)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