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对央行加息0.27%的思考 市场反应"见微知著"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6-5-15 15:49:01  

五一前夕,央行小幅升息。一家房地产公司销售经理在报上给购房者算账时说,尽管利率上调了,但细算账,30万20年期的房贷,每月只多还48元,她用简明扼要的“微不足道,忽略不计”八个字来概括加息的影响。许多售楼小姐把0.27%如何微不足道用计算器不知向购房者算了多少次,结果当然还是“微不足道”。 加息作为货币政策从紧的信号,许多人还是敏感于其传递出的不寻常信息。一家房地产公司老总拿着一张刊有三位央行高级官员谈加息的报纸对记者说,开发商不要误判形势,还是要趁行情好的时候抓紧出货,现在不是囤房子的时候。一位银行负责同志说,现在房价高企,处于历史峰位,而利率处于20年以来的历史谷底,小幅加息从表象看对消费者负担没有太大影响,但从各家银行竞相推出各种朝三暮四的还款方式来看,银行和开发商都担心加息改变老百姓的心理预期。南京一家大银行房贷部的资料证实了这一点,该行往常月份按揭贷款新增量和提前还款量大概是1∶0.6,贷1个亿还6000万,而此次加息半个月来,该比例上升到1∶0.8,市场无形的手对加息的反应不是“微不足道”而是“见微知著”。 此次加息,防止房地产泡沫过度膨胀只是一个方面,更因为宏观经济运行有偏热的苗头,加息只是一个未雨绸缪的信号。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高达1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第一季度劲升27.7%,其中3月份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更是增长了32.7%。在银行信贷方面,今年前3个月新投放的贷款达1.26万亿元人民币——超过了去年全年贷款总量的50%以上。在全社会资源型产品价格全面上涨的背景下,货币过度投放有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容易引发新一轮经济过热,现有的经济数据既向我们展示出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又隐藏着由于投资拉动型增长可能潜伏的风险。坚持科学发展是中央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4月中旬,胡锦涛总书记在一次会见活动中指出:“我们不希望也不追求过高的速度,我们更看重的是发展的效益和质量,更看重的是增长方式的转变、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更看重的是民生的改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全面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后,央行果断运用利率杠杆,调控信贷规模,以保证经济健康发展。 当今的中国已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此次加息,不仅是中国经济自身运行的一次内在调节,从世界范围看,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处在加息周期中,日本在3月初宣布将告别长期的低利率政策,中国此次加息后两周,5月10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0个基点,美联储的表态更加明确:出于对通胀和经济过热的担忧,并明确表示会视市场情况可能还会上调利率。在90年代后期,为防止因东南亚金融危机出现的经济衰退,中国央行曾连续7次降息,而2004年10月以来,在全球性的加息周期中,中国央行又频频出手,三次主动调高利率。拥有30万亿存款和20万亿贷款的中国银行体系,其汇率和利率的每一次微调,都不再是微不足道,而是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强烈关注。本次亚行年会上,有专家甚至提出,关注世界金融,首先要关注中国金融当局如何出牌。 格林斯潘时代,美联储灵活运用利率杠杆等货币政策工具驾驭宏观经济取得巨大成功,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央行成功调控经济的典范。“道义上的劝告”也成为央行货币调控政策的重要筹码,这种“道义上的劝告”是央行对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发出的口头或书面的谈话或声明,来劝说他们自觉遵循中央银行所要求的信贷政策。这不同于强制性的行政手段,但在某些情况下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聪明的投资者和商人可能会把劝告看作判断经济形势的可靠信息。同样,这种劝告也可以看作是对那些不顺从中央银行的一种潜在的威慑和警告,所以尽管“道义上的劝告”没有法律地位,但它是央行货币政策的一个强有力的武器。 中国老百姓对货币政策信号的传导机制还不清晰,但这些年,中国人民银行为减少货币政策“出期不意”的市场震荡,提高政策的透明度,重大政策出台前,尽可能地多打招呼、多吹风,“道义上的劝告”作用日益显现,2004年9月,一些过热行业与央行货币政策“掰手腕”,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一次会议上警告说“不要跟中央政策博弈,否则会遭致更大的损失。”话音刚落,2004年10月,央行上调贷款基准利率,宏观调控全面升级。今年4月25日,还是吴晓灵,她语重心长地说,房地产已成为金融和整体经济稳定至关重要的因素。到2005年年底,中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1.84万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8.9%,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其对经济金融与民生的影响不能不察,中央银行不得不提高警惕,密切关注。三天之后,央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加息后,当许多人还认为“微不足道”时,央行行长助理易纲明确发话,要求商业银行对信贷投放的速度加以把握,确保宏观调控意图得以落实,并相信央行有能力控制商业银行贷款投放的冲动,“这种冲动将会受到强有力的遏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对央行货币政策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应十分敏感,见微知著,了然于心,并善于从这种变化中增强对经济金融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对未来趋势的鉴别判断力,从而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大局。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