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浙江纺织工业经济喜中有忧
据浙江省经贸委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一季度,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11.33亿元,同比增长19.1%。 调查显示,正在转型中的浙江省工业出现了四大亮点: 首先,技术改造步伐明显加快。1-3月,浙江省限额以上工业用于技术改造和单纯设备购置投资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0.1%和75.9%。其次,研发投入步伐明显加快。1-3月,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21.78亿元,同比增长16.1%。在30个制造业中,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幅在30%以上的有化工、橡胶、印刷等12个行业。一季度完成新产品产值611.59亿元,同比增长41.3%。第三,出口产品结构调整明显加快。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品的出口步伐明显放慢,今年一季度浙江省石油加工下降44.3%,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产品出口交货值则分别增长12.8%和62.5%。浙江省电子通信设备的出口交货值达164.23亿元,增长128.9%。第四,部分行业脱困步伐明显加快。化纤和电子通信行业率先呈现快速回升的迹象。化纤行业不但投资回升,同比增长21.1%,利润增幅更是大幅度回升到48.4%。电子通信行业一季度产值增长45.9%,高于去年同期的14.6%,利润增幅回升至增长154.5%。水泥行业实现利润5000多万元。 但亮点背后的新问题也不容忽视。从浙江省统计局获悉,当前浙江经济出现三大新问题:首先表现在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低速增长,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加,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增大。在2006年的第一季度,限额以上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增幅为8.3%,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回落17.6个百分点和11.7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下降5.1%。房地产市场有效需求的不足以及价格的趋稳,使房地产投资和交易正逐渐降温,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同比回落14.5个百分点。土地购置面积、土地开发面积延续了持续下降的态势,分别下降18.6%和11.2%,表明下阶段房地产投资增幅难以较快回升。 第二体现在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增本减利的压力依然较大。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总产值增幅从去年同期的41%回落到10.9%,1-2月利润同比下降81%,降幅扩大71.1个百分点,亏损额升幅从去年同期的23.5%扩大到3.1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1-2月净亏损2951万元。37个大类行业中有11个行业利润同比下降。其中石油加工利润下降69.2%,造纸业利润下降37.9%。 贸易摩擦增多,欧美等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鞋类出口重新设限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等对出口带来一定影响成为浙江第三个新问题。今年以来,浙江已遭遇了数起贸易摩擦案件。浙江企业获得的输欧和输美纺织品配额数量远远低于出口能力。在首次获得的输美21类纺织品配额招标中,浙江只有519家企业中标,仅占全国中标企业数的13.8%。受去年年初“抢出口”造成的较高出口基数和今年纺织品临时出口管理的双重影响,纺织服装出口增幅大幅回落。一季度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58.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7%,增幅同比回落13.9个百分点,也低于去年全年24%的平均增幅,所占比重从去年的31.8%下降至28.9%;水产品出口下降5.8%。人民币持续升值直接影响出口企业的换汇收入和出口定价,使企业利润空间缩小。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