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纺织品能否赶超中国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印度纺织工业连续多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并且迅速地在全球纺织品市场取得了相当的竞争优势。其工业规模、总装机能力和绝对就业人数仅次于我国,处于全球第二的位置,是我国纺织产品目前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印度决心 目标 据印度纺织品委员会主席拉姆称,纺织工业在印度经济中占有7%的份额,直接就业人数达350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近1亿人,纺织品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纺织业是主要的创汇大户,大约占全国出口比例的27%。国内销售每年大约92,000千万卢比。 地处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正开始新一轮来势汹涌的纺织投资热潮,他们将在五年时间内实现纺织加工能力翻一番、纺织品出口500亿美元的目标。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印度政府计划总投入1500亿卢比(约34.4亿美元)。 印度棉花工厂协会提供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到2010年,印度纺织服装业产值可达到850亿美元,创造1200万个就业岗位。报告说,取消配额限制本身将引发世界对印度服装产品的需求空前增加,因为印度企业终于可以生产“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了。 成本优势 印度不但拥有规模庞大的国内棉花种植业,还有经验丰富的纺织业专才,以及足以抗衡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 印度联邦纺织部长说,印度的纺织工人的收入达到0.50美元/小时,中国纺织工人的工资为0.57美元/小时,巴基斯坦为0.39美元/小时,斯里兰卡为0.37美元/ 小时、孟加拉国为0.23美元/小时、印度尼西亚为0.34美元/小时。 劳动力成本低廉是印度纺织服装业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制胜的重要法宝。劳动力成本在印度纺织服装业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为6%,中国的这一比例为10%。专家认为,印度劳动力成本优势说明它已经部分具备了向中国挑战的能力。 政策 印度政府给予纺织行业的特别关注也是其得以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印度政府认为,印度仅纺织工业一个行业的就业人数就超过许多国家人口总数,所以绝不应该轻易放弃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因此,印度在经济自由化的改革过程中,不但没有对已存的国家纺织行政管理部门大动干戈,而且在实质上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强化和细分。纺织工业原料的生产、收购、加工都由纺织工业部来直接管理。 一项关于纺织服装业未来发展的分析表明政府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国家达到潜力的要求。这对投资银行家和现任政府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印度政府宣布近期将启动一项计划,从外汇储备中拨取1200亿美元用于国内基础设施项目。这些基金将用于建设新道路、铁路和发电站项目。如果该项目能如期完成,那么将对总体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另外,也将明显提高印度的出口能力。 政府计划未来的两年中在全国范围内建立25个纺织园,大约需要750亿卢比的投资。印度政府将为发展这些纺织园的基础设施所需的4亿卢比的资金提供 40%的补贴。印度还出台了一系列纺织产业发展政策,其中一项包括10%的资金补贴项目和棉纱与纺织机械的低关税政策。另外,政府还在纺织业提升基金计划(TUFS)框架下开设一个计划,对那些想要增加投资的纺织企业给予高达8%的优惠补助。 据印度纺织部介绍,仅靠政府的投资还不够,印度纺织业尚需大量的海外投资才能完成计划目标。于是,印度纺织部将目光转向美国、日本、意大利和印尼等国家,希望在今后的五年中,每年获得4000亿卢比的投资。为了吸引投资,印度政府还出台了许多诱人的优惠政策。 印度业内人士称,未来数年内,纺织业将经历一场类似信息产业的革命,周边有利的环境将使纺织产业有可能赶超印度IT产业。 印度政府和行业协会也纷纷采取措施,加大整合力度,提高技术含量,并寻求海外合作,提升企业竞争力,以期在全球纺织品市场与中国抗衡: 首先,印度成立了国家纺织公司,对亏损的国有企业进行整合。其目的是促进企业复苏、实现企业现代化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目前该公司已接管了100多家工厂。政府同时也给私营企业更多权力,鼓励私营纺织服装企业增加出口。私营企业在税收和关税等方面将享有和国家纺织公司同等的待遇。 其次,印度重工业部设立了振兴国内纺织机械制造工业的专家委员会,以帮助纺织机械制造业的现代化,并提高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其三,印度纺织和服装业在2005年投资20亿美元,扩大现有生产能力,以满足来自美国和欧盟买家的需求。 最后,由于特种或高科技纺织品的市场容量规模已经达到1000亿美元,因此,印度政府设立一个专家委员会,研究如何促进特种或高科技产品的生产。 印度缺陷 前景虽然光明,但是印度专家认为,欲与中国在开放的全球市场一争高低,印度至少还面临生产效率低下、现代化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不足以及科技落后等一堆难题。 基础设施 印度与中国相比,最大的劣势是交通基础设施匮乏。近些年印度每年用于国内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的支出仅为20亿美元。而中国每年高速公路建设支出是300亿美元。所有到过印度主要工业城市和中国主要城市的人都能清楚地看到其中的区别。 落后的基础设施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周期。在印度南部,一些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商被港口吞吐能力严重不足所困扰,许多运往美国的货物不得不取道其他国家。 成本 印度纺织品出口促进会会长坎南认为。最后,由于特种或高科技纺织品的纺织服装业面临许多困难,其中一大难题就是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并已经涉及出口。而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棉花质量下降和能源成本上升。由于能源短缺,电力费用占到纺织品成本的8.5%,明显高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越南等国的3.5%。由于能源短缺,生产企业所支付的电费通常要比中国高30%。 另外,印度纺织业生产商在棉花上支付的费用比其他国家要多。因此,要在配额制度结束后具有竞争力,印度就必须将棉花成本降低10%。 此外,资金匮乏也严重阻碍了纺织服装业上档次、上规模。据统计,虽然印度纺织业在过去两年中投资达到1000亿到1200亿卢比(1美元约合45卢比),但仍有9000亿卢比的投资缺口无法弥补。 管理制度 印度《金融快报》一位资深记者指出,落后的管理制度也约束了印度制造能力的发展,是造成国内生产不配套、生产规模小、劳动力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业界人士说,严格的劳工法禁止公司聘用合同工,而且工人一旦受雇几乎不可能再被解雇。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