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纺织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8)
(五)产出效率和产销衔接分析: 1.全员劳动生产率:属人力资源效率中的一项指标,十五期间年平均劳动生产率为47764元/人,2005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7783元/人,为最高,比去年同期增长34%。因为从业人均数2005年同期增长6.72%。所以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高完全是说明劳动效率的提高。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标准要求为16500元/年人。十五期间均超标实现。 2.产品销售率:反映实现的现价工业总产值中,已实现的销售产值所占的比重。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2005年为97.40%,同比略低0.08个百分点;是十五期间产品销售率较高的一年。国家标准为96%,超标1.40个百分点。 (六)行业绩效综合评价: 通过对全, 行业赢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发展能力及产业效率,产销衔接等综合绩效指标的对比分析,基本反映出纺机行业在十五期间的运营情况和趋势。 1.全行业的绩效主要是投入产出,赢利。2003年~2005年三年连续效益增长,总体运营质量较好。 2.在关注行业发展趋势的同时,增强资本实力和营运后勤,应对出口取消后的复杂局面,在“十一五”纺机增长恢复期间,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 3.国家宏观调控改革影响还会继续,控制好适度的增长,有利于资产运行的长期稳定。 4.总体全行业的绩效综合指标是好的,有利于今后持贷发展的客观要求。 5.纺机行业发展受制于纺织工业发展拉动,全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出口的增长三大要素,要充分利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国家的有力政策,抓住机遇,争取更大的市场占有,更大的赢利空间。 6.全行业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2005年达到1.39;同比相对提高。 三、2006年纺织工业和纺织机械行业市场情况分析 (一)概述 从2005年1月1日起,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应该实现一体化,困扰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长达35年的配额体制将彻底解除。可以说这一刻是我国纺织行业,包括我们在座的所有的人期待已久的时刻。期盼配额的取消曾经让中国纺织企业满怀欣喜,然而,就2005年实际所发生的情况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真正意义的全球纺织品服装自由贸易远未到来。尽管我们与欧美贸易摩擦已经平息,但是它毕竟留给我们一定的“伤害”,就是我们的纺织企业还要面对2006年即将实施的出口数量管理(配额)限制。 但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和判断明年的纺织工业发展,这里提供一些情况供大家参考。 1. 增加“配额”限制,中国仍将保持出口的稳定增长 毋庸置疑,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一纺织、服装出口大国,2005年的纺织服装出口将占世界出口总额的25%以上。尽管现在的中国出口产品中,纺织品服装已经不再是“老大”,但它依然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注:2005年出口1175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5.42%)。 2. 2006年纺织工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化 从目前情况看,国内长期存在的煤电油运紧张的局面近期内有所缓解,但是其高位价格的影响因素依然存在。由于2005年前三个季度我国的电煤价格上涨15%、原料市场价格起落变数增大、国际间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国家对纺织工业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持续进行等因素的影响,都将制约纺织工业的发展。 有关2006年纺织工业的情况,高勇理事长将给大家作专题报告,这里不再进行更多分析。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