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配额交易利益链条揭秘 在定价失衡中扭曲(一)
4月3日配额招标在即,近期中介转手价格大幅走低。 配额分配中的70%按照企业,如果用不完,企业要上交给主管部门进行二次分配,但正是这部分配额中很大一部分都被私下转给配额中介公司了政府部门对这一转标过程的监控又是不到位的,因此,今后的配额分配方案中可以尽量减少按照业绩分配的比例... “347/348类,你要多少”,“不好意思,请您稍等几分钟”,“哦,你要的单证明天就可以传真”……在杭州萧山绿都商贸广场25楼的办公室里,赵艳(化名)一边看着电脑屏幕,一边接听此起彼伏的电话,在这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里,她都不能离开座位,只能语速极快地对着面前3只电话听筒轮流讲话。 4月3日逐渐临近,从事纺织品配额买卖的赵艳必须把手中的存量配额尽快抛售掉。届时,纺织品配额的二次招标就会开始,手中已有的配额受其影响,价格可能大幅下跌。 事实上,自3月1日至3月15日,输欧、输美纺织品配额转标价格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跌,以一度热门的输美347/348类配额为例,平均转标价格即由16.6美元/打跌至15.8美元/打。 隐秘的配额交易链条 今年春节后,赵艳开始在一家位于杭州萧山的公司专职做纺织品配额的“调剂”工作。在她看来,买卖配额与其他的商品贸易“并没有什么不同”,她说,“只不过我们交易的是一张表格而已。” 赵艳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配额交易已经形成完整的交易链条,中介公司都有固定客户和独特“货源”。 目前,配额中介获得“货源”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与有招标资质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合作,通过参加商务部公开招标来获得配额;另一种则是直接向大型的进出口公司购买配额。 “4月3日就要进行二次招标了,我们公司还会参加,现在老板就在联络一些关系客户,‘借用’他们的资质去参加投标”,赵艳说:“其实去年第一次参加纺织品配额投标的公司,很多都是像我们一样的配额中介公司,中标后再按照协议价格给那些出口企业付钱,同时也要向招标办按时交纳保证金获得属于自己的配额。” 一位从事配额中介的深圳公司业务员向记者证实了另一种获取“货源”的方式,该业务员表示,自己所在的公司一般会与大型的进出口公司建立固定的代理关系,将其多余的配额拿来进行转标。 在赵艳看来,做配额中介,通过公开招标获取“自己的配额数”是必需的,而找其他进出口公司临时购买调节配额种类是一种辅助手段。有自己的配额,是保证“出货”速度、建立信誉的关键。 因为整个“出货”流程充满风险,不管对购买配额的企业和中介而言,这个风险都近乎不可控。 业内人士向记者还原了一般交易流程:需要购买配额的企业要先向中介支付至少30%的定金,中介再按照其需求将配额转标的表格办好,并传真给企业,企业在确认信息无误后将余款70%付清,中介再将转标表格原件寄出。 “先付款再有货是配额交易的潜规则,有些皮包公司就是靠收取企业定金骗钱,最后企业吃亏也只能不了了之,因为压根找不到可以追查的线索,这些中介随时可以消失”。一位曾经购买过配额的上海某外贸公司业务员对记者表示,由于配额稀缺,企业只能承担高风险去购买配额以满足出口需求。 虽然刚刚入行一个月,赵艳就完成了10多单配额交易,总额接近80万元。 在赵艳看来,在一个月内成功开拓10余个新客户,也算是比较成功。赵艳这份新工作的底薪是每月3000元,根据业绩表现还会得到不同比例的提成。 目前,赵艳的客户多在绍兴、宁波一带,她凭借以往做电子商务的工作经验,每天不停向苏浙一带大大小小的纺织生产企业发邮件,同时也会在“纺织与配额网”上发相关配额转让调剂的信息。 做配额买卖的“江湖圈子”很小,尤其在老牌的配额中介公司之间,都彼此熟悉,也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便及时调整各自手中的配额种类。 有业内人士表示,配额中介最多来自深圳,上海、福建也有为数不少的老牌配额中介。今年,大量出现的新兴配额中介,则是瞄准了近年这行丰厚利润的一些个人在做。 “很多时候,一些新兴的中介公司也会找老牌中介购买配额,毕竟他们的‘货源’没有我们充沛。”赵艳说,现在只要是听到电话里对方的语气,她就能够分辨出是企业客户还是小型的配额中间商。 定价失衡扭曲纺织品贸易 去年下半年开始欧美纷纷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后,赵艳的老板看到,由于配额资源稀缺,配额转让市场必然有利可图,因此她在绿都商贸大厦租用了3间新的办公室,并与老客户联络感情。 首次招标后,热门配额价格一路看涨的事实表明,由于供需失衡,配额中介基本掌握了定价权。 从中介手中购买配额是“被狠狠宰了一刀”,这已经是业内公认的事实。但为了保证及时出口,企业不得不向配额中介高价购买。宁波洛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毕瀚波对记者表示,由于去年首次配额招标企业获得的数量不足,他就向中介购买了配额。 “就以EC6类为例吧,一家中型工厂的加工费用成本至少需要10~12元,而前段时间配额价格就卖到了9~10元”,毕瀚波说,“这个价格高得离谱,即使是与客户对半分担配额成本,对很多企业而言也是难以承受的。” 纺织品配额转标过程中,由于配额中介介入市场,导致转标价格失衡,进而成为制约中小型纺织企业出口的又一个瓶颈,扭曲了纺织品贸易。毕瀚波表示,配额价格波动太大,对企业而言就是不确定性的风险,先拿订单还是先买配额也成了很多企业的难题。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