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棉:市场究竟在等待什么
真不知道对近期的棉价走势该从和说起,如果真的概括出来,那只能说目前郑棉充分反映了当前棉花市场的供需状态。粗略地看郑棉,无论是从期现价差来看,还是从市场参与的主体看,我们感觉目前它更像一个现货市场。而对于影响基本面的因素,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也得出比较肯定的结论,无碍乎包括: 配额充裕,在比价效应的作用下,进口棉较国产棉更受纺织厂青睐; 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其升值预期有所提速; 商品期货下跌拖累棉价上涨,导致基金撤离美棉; 现货市场暂时的还贷压力促进了棉价下跌; 而郑棉仓单巨大的压力也同样作用于期货市场。 上述种种因素我们在过去的文章中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在这种我们不再赘述。我们想要分析的是,未来的时间里,市场还有无其他影响因素,价格走势又是怎样的,在怎样的条件下,棉价才能出现反转? 一、内外盘市场注册库存压力制约基金进驻 不少人难以理解,在内外盘比价关系下,国内的棉价下跌可以理解,而美盘下跌似乎无道理可寻。一方面,出口不断利好,另一方面基金确不断减持。而仔细分析美棉各种因素不难看出,美棉市场不断增多的注册库存是导致基金撤离多单的主要因素。而导致美棉库存的根源在于美棉内陆地区运输瓶颈。去年9月的两次飓风使得美湾地区的装运能力受到极大挑战,内陆运输港口的卡车被大量征用于救灾,进而推迟了美棉装运的进度,导致部分地区现货价格大大低于NYBOT报价,从而为纽期的上涨带来了现货抛盘压力,也为注册库存的迅速生成创造了条件。 近期美棉库存创3年新高,而库存量最大的地区则集中在孟菲斯地区。这也非常客观反应了当地的出运状况。 再回顾郑棉期货,对应持仓日益减少的却是仓单注册数量进一步增加,截至到3月17日,郑棉仓单已经达到9万多吨。这相当于18000多手的空单持仓量,对比郑棉总持仓可以说完全成了一个现货市场。也褪去了基金买盘的兴趣,可以想见,如果基金推动价格上涨,那将带来多大的仓单抛盘,又怎能接的起这么多的仓单? 正是由于注册库存的因素,才使得国内外期货市场的基金纷纷撤离棉花期货多单交易,与买盘相比,卖盘相对更容易些,也更符合基金不接触实盘的操作模式。 二、未来棉价上涨的条件 基本面上,06/07年各方面权威机构预测看,全球供需缺口将继续扩大,随着美棉出口补贴的取消,理论上全球棉价将可能回归到正常水平,即棉价成本线:60美分/磅以上的水平,而中国缺口的进一步放大也将加大棉花的进口数量,中国的棉价不应有大幅下跌的基础。那么在目前的条件下,未来国内现货上涨需具备哪些条件呢? 1、决定现货棉花价格上涨的基础:原有配额数量所剩不多,新的配额尚未发放,造成纺织企业转而采购地产棉,如此,在成本推动下,国内现货价格上涨; 2、决定郑棉上涨的基础:郑棉仓单大幅减少,或者主力合约转移至CF609合约。 如果满足了第一个条件,则期货向现货靠拢,现货什么价格,期货就可能是什么价格,期货市场等同现货市场,消化仓单,减少金融预期的上涨波幅;如果第一个条件不满足,则第二个条件仓单大幅减少的可能性也不大,只能寄希望于主力合约的转移至CF609,而按照惯例,在5月之前主力合约很难有效转移。最后,如果第一和第二个条件都满足,则郑棉不仅反应出当时的现货供求关系,而且也能较好地呈现出品种的金融属性,投机资金的入驻会推动价格超涨于现货价格。 三、推动价格上涨的时间和空间 那么能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机会有没有可能发生呢?又会在什么时候呢?我们认为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这是因为,配额的发放并没有完全弥补缺口,实实在在的缺口对市场仍然是最大的利多。根据我们长期跟踪统计,截止到3月17日,目前剩余可用的配额数量还有70万吨左右(已经签约统计进来),按照目前进口棉签约状况,5月-6月间,配额将所剩不多,恰逢此时,主力合约也已转移至9月合约。这样无论是现货还是郑棉都面临外棉供给减少,现货上涨,仓单C1类注销,9月合约C2类仓单数量不多的良好局面,价格上涨也相应顺利成章。 对于未来棉价上涨的空间,我们认为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包括棉价的成本,新棉的收购价格,以及贸易商心理预期和纺织厂的采购状况等等。简单的看,我们认为14000可以认同为现货和期货的底价,为了仓单能够合理流通到现货市场,期现价差缩小,郑棉近期合约有可能在14200附近上下振荡,CF607、CF608合约则可能会在14600左右进入交割月;而CF609在成为主力合约后,将有可能被推动上涨至最高价15500-16000之间,其后要看新年度棉花上市价格,无论怎样,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即便是在新棉扩种的条件下,新年度棉价也有可能和05/06年度新棉上市收购价格持平。 首创期货 李亚欣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