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跳出棉市“周年波动”的怪圈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6-3-21 14:32:02  

棉市变幻莫测棉农一头雾水“记者同志,我打这个电话的目的,是想诚心请教一下今年的棉花该咋种。”3月初,记者在办公室接到了这样一个“求助”电话。来电者名叫卫建生,是山西省永济市栲栳镇的一名老农。老卫向记者细细讲述了他这几年种棉花“种”出来的烦恼。 前年,他足足种了50亩棉花,铆足了劲想大赚一把。没料到自收购开秤以来,棉价一跌再跌,籽棉每公斤从4.4元直跌至3.4元。种棉不如种粮,老卫伤心地连饭都吃不下去。去年,他说啥也不肯再种棉花了,50亩地全部弃棉种粮。不承想,去年的棉价却一路攀升,籽棉涨至每公斤5.20元左右,让棉农们着实捞了一把大钱。“俺种了大半辈子棉花,如今真是不懂得该咋种了。”老卫在电话里大发感慨。一年之计在于春。尽管距离山西省的植棉时节尚有时日,但勤劳的棉农们总是习惯于早谋划、早安排。他们议论最多、最为关注的,就是今年的棉花价格是否还会像去年那样一路走高?会不会再次遭遇前年的“跳水”现象?连年来价格忽上忽下、时涨时跌的棉市,把全省广大棉农“忽悠”得心里着实没有了老底。今年棉花该多种还是少种?这是一个他们最渴盼得到的答案。 棉市“周年波动”为哪般 棉市的“动荡不安”,始于1998年国家开放棉花市场之后。每过几年,棉花的种植面积、产量、价格总要由高到低,而后又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这似乎已成为一种规律。这种现象被业内人士称为棉市的“周年波动”。山西省的棉花专家认为,形成棉市“周年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广大棉农普遍持有一种“看去年棉市,种今年棉花”的心态,导致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以山西省为例,2003年,种棉比种粮多收入了2—3倍。2004年,尝到了甜头的棉农们大幅扩种,全省的棉花种植面积较上年扩大20%以上,供大于求,棉价自然下跌。2005年,受上年的影响,全省棉花种植面积有所下降,棉花反过来变得供不应求。广大棉农在植棉面积减少的情况下,收入却大幅上升,亩均收入达到了1000元以上。省农业厅农技推广研究员侯立功进一步分析说,多年来,我国棉花市场一直实行国家统一制订收购价,收购方只有棉麻公司一家,棉花有多少收多少,常年一个价。棉农种的是“放心棉”,从来不识“市场风险”为何物。直到1998年国家才开放了棉花市场,是我国开放最晚的一个大宗农产品。实行市场经济管理后,棉花价格随行就市,棉农不能只懂得“低头种棉花”,还必须学会“抬头看棉市”。面对这样大的变化,要从不适应到适应,肯定需要一个过程。一时手足无措的棉农不得不“跟着感觉走”,“看去年棉市,种今年棉花”成为了他们的“航标”,而如此一来受伤的往往总是自己。 如何跳出棉市“周年波动”的怪圈 棉农们无不渴望着棉花的种植面积、产量、效益等能够相对稳定,稳定有利,波动有损。那么,如何才能跳出棉市“周年波动”的怪圈?山西省的棉花专家普遍认为,首先,棉花是受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影响较大的农作物,棉农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于应对来自这两大风险的挑战。棉农一定要努力学会用市场经济的眼光来审视棉花的种植业,把握市场动向,适应市场需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尽可能地把市场风险减小到最低程度。政府应当尽快制订出台稳定的棉花价格保护制度,并积极探索组建具有权威性的市场信息机构,在全省逐步建成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市场网络,为棉农发布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同时,全省各级政府应大力鼓励和支持棉农成立专业协会,搞好信息、技术、物资、销售等全程服务,提高对棉花“周年波动”现象的应对能力,让棉农得到更多的实惠。对自然风险,要注意学会掌握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努力做到有备无患,千万勿存侥幸心理。其次,依靠科技植棉增效益。棉农要增强节本增效意识,在保证棉花生长需要的前提下,从备耕到采收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要实行节约型农业经济管理,全面推行节约型农业,提高投入与产出比,努力增加经济效益。农业主管部门要不断加强棉花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力度,帮助棉农努力提高棉花单产和品质。另外,过去棉花实行供销系统专营,由棉麻公司统一收购,现在私营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则成了收购的主体,其中有些不法商贩价格乱来,造成了棉花市场的秩序混乱,价格波动。据统计,2005年,全省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共有1000多家,有资质的仅占到160家,其中包括供销社棉花企业150家。有关部门应加大整治力度,确保棉花流通体系的规范化。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