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麻局局长史建伟:国内棉花价格的高峰期将出现在11月中下旬
在日前召开的棉花形势分析会上,棉麻局局长史建伟发表重要讲话,对国内市场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史局长认为,国内市场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价格的高峰期将出现在11月中下旬,此后国内价格将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史局长是从分析资源供需平衡以及影响平衡的各种变数入手,结合国内今年收购中出现的新特点和新情况,全面深入分析了近年来纺织生产形势变化、国内目前库存结构及陈棉出库成本、国内进出口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以及国际市场形势等各方面因素后,得出以上结论的。 史局长指出,如果按新棉产量480万吨算,加上陈棉库存和年度期初工商库存,全年总资源在700万吨左右;纺纱用棉按与上年度持平即520万吨左右计,加上其他用棉40万吨,全年消费最低560万吨左右。如果纺纱用棉按较上年增长减半、用棉比例按64%计算,全年棉花消费总量最多在600万吨左右。还没算进口因素,所以资源可以说是充足的。 史局长特别指出,2000年以来全国新增棉花加工能力高达1580万吨,造成了目前抢购资源、资源分散、收购加工质量下降、掺杂使假抬头、收购价格被不正常抬高等状况。 他指出,2000年度老商品棉出库成本及进口棉价格,是决定本年度棉花销售价格上涨上限的关键因素。2000年度国内收购均价520元/担,加上加工费和保管费用等(不含利息),棉花在本年度的销售成本是11400元/吨。进口方面,按 国际通行观点,中国每进口5万吨,影响国际价格涨1美分/磅,按中国进口50万吨测算,国际市场价格在目前水平上可以回升到59美分/磅,折人民币含税到港价(含港口费)12500元/吨左右。换句话说,如果国际市场价格达到55美分/磅,2000年度棉花就可以顺价出库,成为本年度市场可供资源。 综合分析后,他认为,国内棉花价格可能超过12000元/吨,但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如果进口超不过30万吨,国际棉价到不了55美分/磅,国内129级11400元/吨将可能是价格的上限,且国内价格的高点很可能出现在11月中下旬,之后国内价格将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C3002)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