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会对中国棉花关税配额分配办法提出异议
今年9月,美国最大的商业联盟美国商会,应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要求,就中国加入WTO之后一揽子条款的执行情况,提交了这份题为《起步》的报告。这个把总部放在白宫对面的商业组织,代表了近300万家美国公司、3000个州立和地方商会以及87个海外美国商会的利益,在美国和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拥有相当嘹亮的声音。多年来,美国商会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入世,因此中国入世后,它又最急切地盼望获得利益。在这个报告中,尽管美国商会强调目前就中国遵守WTO有关义务的情况做全面的评价还为时尚早,尽管它给出的初步评价是“总体不错”,并对中国全方位履行承诺表示乐观,但在6份分报告里,美国人还是列举出了一系列他们认为有悖既定规则的问题,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与WTO承诺背道而驰的新措施”。 我们希望让读者客观了解来自美国商界的完整声音。当然,这份报告并不代表本刊观点。以下是其中涉及国内纺织业的内容摘录: 农业关税税率配额(TRQs) 中国同意对包括玉米、小麦、大豆在内的特殊农产品进口采取关税税率配额(TRQs)制度。配额原本应于2002年1月公布,并且应考虑把配额的部分划给非国有公司。但配额的发布却一拖再拖,直到2002年4月才完成;而很多地方省份所有的公司却以“非国有贸易公司”的名义获得了配额。另外,划拨给合法非国有贸易公司的配额非常小,以至他们根本无法取得经济效益。但对于划给国有贸易实体的配额并没有一个明确要达到的任务额度。 以一种商品为例,棉花的进口配额是最不清楚的。人们很难知道它们如何划分,也不了解究竟谁得到了这些配额。给予非国有贸易商的配额要根据加工和再出口来进行调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特别严格地要求每簇进口棉花都能实现再出口,这造成中国工厂开始从总体上忽视棉花进口。此外,在中国出口廉价的棉纺织品给传统的美国棉花进口商的同时,中国的棉花进出口体制还减少了美国棉花对其他国家的销售量。最近,中国又宣布计划对进口棉花实行两项新检验措施,一项是短纤维含量测试,另一项是对一批货物中的杂棉纤维实施“棉结”检测。但美国还没有任何现成体系能够对这两个质量因素进行监控,货物在到达中国的时候就要面临被退回的危险,新措施阻碍了贸易活动。(C3002)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