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国内棉花资源平衡分析及新棉购销价格预测
国庆节前后,各地棉花收购价格大幅度上涨,本年度棉花形势究竟如何? 不利气候导致内地减产,直接影响资源平衡 对2002年度全国棉花产量的预测有以下几个数字:今年6月在呼和浩特召开的全国棉花形势分析会预测为440万吨,8月底召开的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农业部预计为450万吨,国家计委预计为460万吨。目前影响棉花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棉花生长后期,许多地方出现了不利于棉花生长的气候变化。首先来看河北、山东,两省遭遇了30年来最严重的秋季干旱,影响棉桃生长发育,几个主产地市棉麻公司通过实地调查,分析认为总体减产将达20%。即使保守估计,预计减产幅度也有10%,即10万吨左右。再看江苏、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省,从立秋到白露期间有较长时间连阴天,棉桃脱落较多,许多市县棉麻公司反映将减产20%左右,若按保守估计,减产幅度也有10%,即10万吨左右。新疆棉区在入秋之后也受到冷空气袭击,北疆棉花成熟受到一些影响,但对总产量的影响,目前尚难分析。综上所述,内地棉区减产20万吨基本已成定局。 本年度国内资源平衡分析 总资源(不计算进出口)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本年度产量,此前一直按460万吨计算,现在看来,440万吨也许更接近实际一些;二是国家库存,即国家储备棉和1998年度以前老商品棉,约120万吨;三是2000年度收购而没有销售的棉花,约55万吨;上述三项合计约615万吨。总消费(不计算进出口)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纺纱用棉,约525万吨(与上年度持平);二是农民自用棉,约15万吨;三是絮棉和其他非纺纱用棉,约25万吨;合计565万吨。 国家库存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预计最终保有量不会低于50万吨。2000年度收购的棉花由于价格较高,销售亏损由企业负担,预计这部分棉花销售量不会超过10万吨。也就是说,国内总资源中,有约90万吨棉花不会进入销售。由此计算,本年度棉花供需缺口约40万吨。如果减产幅度更大且纺织用棉量增多,则缺口还将更大一些。 本年度棉花进出口预计 今年新疆棉花总产量150万吨(实际可能140万吨)。新疆棉花价格由地方政府制定,每吨收购价格人民币7400元,加上轧花、打包、运费和出口退税,出口离岸价成本约42美分/磅,有较大竞争优势。本年度出口如果仍然保持上年度30万吨水平,则国内供需缺口70万吨,届时弥补缺口将主要依靠进口。 国内新棉销售价格预测 统计表明,中国棉花进口数量在20万吨以内时,对国际市场价格影响不大;若超过20万吨,则将对国际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如果上述分析能够成立,中国净进口40万吨棉花,将影响国际市场棉价8美分/磅,即达到57美分/磅,折进口含税价12100元/吨。从最近八年国际市场平均价格分析,达到这个价格是有可能的。但从另一角度分析,国内2000年度收购的棉花,平均成本11200元/吨,如果国内棉价(包括进口)超过11200元/吨,2000年度棉花将大量上市,进口也就停止了。因此可以预测的结论是,本年度2级棉花销售极限价格为11000元/吨。倒推下来,籽棉收购价格2.1元/斤,衣分35%,棉籽价格0.50/斤,是收购的极限价格,超过这个价格,亏损将难以避免。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