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棉花管理体制简介
美国棉花体制中,市场居支配和基础地位,政府则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起导向作用;棉花供求和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政府重视并制定、实施棉花调控政策,调控的手段分经济和法律两种,调控的范围从棉花生产扩大到流通、科研、质量控制等领域;有关实施政府项目和规范市场各主体行为的法律,是政府介入棉花市场的主要依据;建立生产者收入支持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是其最基本的介入方式。 这一体制有这样几个特点: 1、以保护棉花生产者利益和扩大出口为导向的棉花生产目的。这是美国制定棉花产业政策和实施宏观调控的出发点和基础。 2、财政支持对棉花产业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参加政府棉花生产政策体系的棉花种植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维持其收入必需的水平时,可以得到政府不同形式的补贴。政府补贴的对象也从农场主延伸到出口商和国内纺织厂。这种补贴机制在稳定棉花生产、促进国内消费、扩大美棉出口、决定进口配额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 3、放开经营是棉花流通的基本格局。棉花经营不需要政府的资格认定,只要符合有关法律和遵循有关贸易规则,市场主体都可以进入棉花经营领域。棉花交易方式有即期现货合同、远期现货合同、期货合同三种。 4、各种市场中介组织在棉花产销各环节与棉花政策制定实施中充当了重要角色。这些组织帮助协调棉花产供销全过程中某一环节内部、各环节之间以及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游说国会(或政府)甚至制定有关政府项目草案是其为会员谋求利益最主要的形式。 5、健全的法律体系构成了棉花体制的基石。 美国棉花方面的立法较多,最重要的是“农业法案”,该法从总体上规定了政府调控棉花市场的措施。此外,联邦和州还就棉花问题专门制定了相关法律,如《美国棉花期货法》等。 6、严格规范的棉花质量控制为提高美棉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业部有专门机构管理棉花质量,除制定完整的检验标准程序和规则外,每年还要制定不同等级、长度棉花的溢价和折扣表,并以特定等级价格为基本价格,对每年的现货市场颁发价格表。农业部还设有12个直辖的棉花检测中心(下辖分级站),强制规定所有申请“无追索权贷款"的棉花以及出口棉、期货交割棉都需接受上述检测机构的质量认证。检验证书称为“绿卡”,是政府补贴的依据。检验实行执业资格制度,检验员必须经农业部考试后才能取得资格,已实现全部机器检测。 7、高度重视科技兴棉是美国棉花稳产、高产的重要保证。美国已具有利用生物工程育种、除草、防治病虫害的能力,其棉花新品种居世界领先水平。 8、灵敏的供求和价格信息系统是美国棉花市场运行和国家宏观调控必不可少的基础。政府建立了棉花统计评估制度,农业部设有专门机构统计棉花产销情况,研究和分析国内国际棉花供求形势,每月定期发布美国和世界棉花供求预测报告、棉花市场价格表等,并不断修正上期预测数据。信息服务也是棉花行业组织的重要职能之一。合作社的信息管理主要体现在对社员委托销售的棉花质量和数量信息实行逐包数据化管理。专业化的棉花电子数据公司通过电脑网络来管理和记载各棉花仓库中的棉包和交易数据。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