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调研:湖北省棉花产业形势分析
湖北省虽然是棉花生产大省,但还不是棉花强省,目前我省棉花产业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生产领域看,首先我省棉花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水平不高,种植规模小且分散,同一区域种植品种大不相同。尽管我省近年来调整棉田布局,减少了零星分散、低洼易渍、挂坡易旱棉田,全省植棉乡镇由1998年的572个调减到524个,但是种植比新疆等地,仍然比较分散。其次我省一些棉农没有实行专业采摘,导致棉花中混入头发丝、塑料丝、麻丝等异性纤维,还有的棉农不等成熟摘棉桃,影响了棉花品质。 2.从流通领域看,尽管我省今年改革了棉花流通体制,放开收购市场,允许有经营资格的单位可到产区直接收购,但棉花的价格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下跌。据调查,钟祥市今年种植棉花15.8万亩,比去年增加近6万亩,但棉花收购价约为370元/担,比上年平均价格低20%左右。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下,部分地方不允许企业跨地区收购,增加了收购难度,而且棉花收购资金只对棉花公司,棉纺企业要申请收购资金贷款很难或者只能申请利息较高的商业贷款。另外,榨花权仍然掌握在棉花公司手里,棉纺企业既不允许增加榨花设备,亦不允许直接榨花,因此只有少数棉纺企业真正收过棉花,农民对此颇有微词。我省棉花公司的包袱也较重,政策性和经营性亏损大,扭亏效果不明显。 3.从棉纺领域看,我省棉产品以初级产品居多,纱布占的比重比较大。技术设备比较陈旧,据省纺织办摸底,我省细纱机有328万绽,其中20世纪90年代水平90万绽,占比不到30%,而沿海达到50%—60%;棉织机4.97万台,其中先进织机0.49万台,仅占10%,而江苏、无锡等地几乎达到100%。我省棉纺产品缺乏自己的精品名牌,打入欧美市场的棉产品也多是转口贸易,省内含棉服装品牌几乎没有。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