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分析:棉商虚势迎新 市场徘徊下跌
——九月中旬国际棉花市场动态
在9月9日至13日的一周里,国际棉花价格在徘徊中小幅下跌。新棉上市前夕,各国棉商仍持观望等待态度,市场反映较冷淡。 上周Cotlook 指数基本保持平稳,A指数周平均48.99美分/磅,B指数周平均46.23美分/磅,分别比前一周下跌0.71美分/磅和0.41美分/磅。而纽约期货10月合约周平均价格下跌幅度则达到1.02美分/磅,虽然上周四美国农业部公布的9月份供求月报和出口周报都属于利好消息,但这两份报告没有给市场任何向上的推动力,期货反而暴跌100多点。目前期货市场受基本面因素影响较小,主要受基金控制。具体走势,参阅上图: 根据美国农业部农业市场服务局棉花项目处统计,七大市场报价平均为37.87美分/磅,比前一周下跌0.72美分/磅。为新年度以来的最低记录。上周各产棉国已经陆续开始采摘新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采摘,预计三角洲地区的采摘也即将开始;北半球其它产棉国的新棉预计在9月底至10月初也能够上市。 目前业内较为关注的是9月12日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全球棉花供求报告。将全球棉花产量和期末库存量分别下调了18万吨和13万吨,将美国产量和期末库存量分别下调7万吨。与此同时,报告预测中国产量为446万吨,消费量为572万吨,期末库存为198万吨。其中焦点问题一是美国农业部是否按照美国统计局7月份的国内棉花消费量调整期末库存,二是美棉出口量的预测是否能够实现,而这两点将直接影响后期的棉花价格。就后者来说,年度以来,美棉的出口成交并不顺畅。传统进口地区进口量缩小,相反,中国近几周的进口相对活跃。美国对出口预测更多是给予中国进口量很高的期望,如果中国进口量不高,美国的出口预测就显得过早乐观了。 从技术角度看,目前的波动范围已持续近3个月,几次向下突破都没成功。在欧元坚挺及‘A’指数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西非和中亚棉花下跌空间不大;美棉虽然有较大的交割棉压力,但其他主要出口国棉价不降,美国棉农并不急于出手新花,棉商无法在合理价位补货,因而美棉也无法大幅度降价。从现货成交看,目前现货报价明显高于期货,成交并不活跃,尤其是新花的报价较高,新棉成交更少。工厂反应,目前下游市场的行情并不见好转,棉花价格如果太高将很难以接受。另外,由于新棉即将大量上市,工厂目前也不急于补货。也是导致美棉出口不畅的主要原因。 9月中旬,国际市场整体在摸索中前进,由于新花还没大量上市,棉商报价谨慎,工厂观望为主,下游市场无法支撑以及全球新棉资源状况不甚明了是导致近期价格回落部分原因。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