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机采棉的推广可能使西行打工者空手而归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2-9-9 9:38:38
新棉丰收在望,入秋后我国最大的产棉区新疆又迎来了一批批内地“拾花妹”,不过面对采棉机的挑战,加上棉田面积缩减,盲目西行的打工者可能空手而归。 为缓解“拾棉难”,降低棉花生产成本,近两年来新疆加快了采棉机的研制推广,在塔里木、石河子棉区,采棉机隆隆驶入田野,机械化开始替代千百年来的人工劳作,部分地区人头攒动的拾花情形已不复存在。 记者了解到,经过5年引进试验和科研开发,新疆机械采棉的各项技术趋于成熟。去年,植棉技术领先全国的建设兵团正式大面积推广应用采棉机,已购入110台采棉机,机采棉面积去年接近30万亩。根据规划,今后数年内,兵团机采棉面积将占总播面积的80%以上。 机采棉面积不断扩大,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拾花妹”失去用武之地。据了解,一台采棉机日采籽棉超过4万公斤,相当于1000个拾花工的劳动量。 地多人少曾使新疆棉区饱受“拾花难”困扰。每到采棉季节,男女老少一起下田抢收。尽管如此,新疆每年还要雇请内地民工40万-90万人,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年支付的拾花费就高达12亿元。 高速发展的新疆棉花产业吸引了内地民工西去打工,成千上万“拾花妹”的涌入,确保了新疆棉花“春种秋收”。据调查,“拾花妹”在新疆打工一季,扣除往返费用,人均收入可达三四千元,高者近万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胡兆璋指出,机采棉是促进新疆农业现代化、应对国际市场挑战的必由之路。今后新疆采棉机作业面积还将扩大,靠拾花挣钱的内地民工可能会被碰落“饭碗”,如不及时把握这一动向,西去民工不仅无钱可挣,还会带来相应社会问题。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