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提升棉花产业竞争力要看政府如何施展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锡文、韩俊)要提升我国棉花产业竞争力,政府在放手让棉花产业进入市场竞争轨道的同时,还要抓很多事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为了参与国际竞争,应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棉花标准体系。现在棉花收购和粗加工环节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标准问题。我们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生产者一个标准,贸易方一个标准,根本无法跟国际市场接轨,也对整个产业链条的衔接非常不利。 制定标准要从适应市场的需要出发,市场的需求多样化,优质棉的标准自然也多种多样。另外,质量标准的执行也不能有丝毫马虎。譬如棉花面临的“三丝”问题,就是因为在收购和扎花的过程中质量控制不严,给下游纺织企业造成了很大损失。根治“三丝”问题就是要在生产环节贯彻严格的质量标准。此外,对每一类棉花怎么样保证它批量的稳定性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只有提供的每个质量等级的品种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纺织企业才能很好地利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在计划经济时期,棉花的种植、购销和纺织相互隔离,往往出现“天平现象”,棉花多了对棉农压级压价,少了对纺织厂抬级抬价,农民和纺织部门在棉业利益再分配过程中,没有得到实际的好处。随着棉花市场的开放和流通体制的改革,这种局面有了很大的改变,但目前供销社仍然是棉花收购的主体,在资金、设备、收购区域等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而作为刚刚有资格介入棉花产业和市场的民营企业,恰恰在上述几方面处于弱势状态。另外,在市场开放的初期还遇到了“私商棉贩”压级压价收购或抬价“抢”购棉花的现象,通过劣质加工、逃漏税收等手段,牟取非法利润。棉花市场亟待整顿、规范。而要使我国棉花市场进入有序竞争的轨道,需要政府当好市场竞争的“裁判员”。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