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总体趋于平淡---国际棉花市场一周动态综述 (至7月26日)
在7月22日至26日的一周里,国际棉花市场总体趋于平淡,部分国家新棉即将上市,棉商和纺织厂纷纷持观望态度,纽约期货市场非常冷清,各国现货报价也波动不大。 上周纽约期货总体上表现非常冷淡,交易量大幅萎缩,最少时为上周五的3000手。投机商和棉商均感觉市场缺乏明确的信号指示未来的走向,因此大多数人宁愿持观望态度。10月合约上周最高为周一的47.54美分/磅,最低为周五的45.75美分/磅,周平均为46.29美分/磅,比前一周涨109点。 受期货市场影响,cotlook A、B指数上周表现也非常平稳,波动幅度均未超过0.25美分/磅。A指数平均47.01美分/磅,较前一周上扬0.98美分/磅;B指数平均43.13美分/磅,较前一周上扬1.15美分/磅。 上周各国现货价格基本没有很大起伏。土耳其伊兹密尔交易所棉花交易价格保持平稳,据交易所所长预测,由于最近需求较弱,新棉上市之前不会有大的波动。中国的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上周成交9211吨,平均等级4.66级,平均价格8760元/吨,折328级9464元/吨,与前一周持平。 关于中国棉花消费和库存的预测成为国际机构本月的争论焦点之一。继7月11日美国农业部(USDA)在其7月报告中调高中国库存之后,7月19日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也发布对中国大陆的供求预测,但ICAC的报告对中国大陆棉花消费和库存的预测与原先相比都没有明显变化。报告预测本年度中国大陆期末库存256万吨,2002/03年度产量为442万吨,消费506万吨,期末库存165万吨。ICAC报告发布后,有业内人士认为比USDA报告更接近事实,但期货和现货市场均反映较冷淡。 目前已有部分国家开始采摘棉花,如拉美的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以及巴基斯坦信德省,因此采摘期间的天气状况将直接影响棉花的质量和产量。季风气候仍在控制印度地区,但对实际产量的影响仍无法估算。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