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相对短缺 国内棉价大涨---国内外棉花市场一周述评(至7月21日)
上周国际市场棉花Cotlook A指数周平均价较前一周有所下跌,为46.03美分/磅,约折口岸交货价9803元/吨(相当于328级),高于交易市场库存老商品棉成交价格(折328级)338元/吨。 代表国内棉花价格水平的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上周为8943元/吨(328级到厂价),低于Cotlook A指数860元/吨。由于国内棉价不断上涨,国内棉价与国际棉价差距在逐步缩小。 7月16日至19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国储棉和库存老商品棉竞卖交易共计成交18075吨,平均等级4.75级,平均价格8734元/吨,折328级9465元/吨,较前一周上涨356元/吨。 上周推出的国储棉和库存老商品棉承储量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安徽、山东、江苏、湖南、河北和天津。除承储在湖南的棉花价格与前一周持平外,承储在其余几省(市)的棉花价格均有明显上涨,其中,江苏的棉花涨幅最大,平均成交价格8999元/吨(平均等级4.58级),折328级价格9611元/吨,较前一周上涨558元/吨。 我国2001/02棉花年度还有最后两个月。据预测,后两个月纺纱用棉量需求量约1700-1750万担,截止到6月底,本年度市场可供流通棉花资源约为1800万担,加上其它资源,供应量虽不充裕,但基本可满足需求。因此预计本年度最后两个月国内棉花市场将延续基本平稳的态势,但是受国际棉价大幅上涨、新疆棉出口、棉花供应企业惜售及部分中间商炒作等影响,国内价格仍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随着库存陈棉抛售力度的加大、纱布销售淡季的滞销以及涤纶短纤维价格的回落,棉价上涨空间将受到限制。 根据上半年情况,我国棉价只有低于国际市场,才能保持主动。但进入7月份以来,国内棉价上涨幅度较大,部分高等级优质棉花货源不足,依据目前的市场状况,应采取一定措施避免棉价大幅波动,一是加强库存调节的作用,加快陈棉抛售速度;二是按市场运作棉花的出口,取消出口补贴;三是适当进口一部分高等级棉,以满足国内高档产品的需求。但是按照目前交易市场的投放力度,很难真正解决纺织企业买棉难的问题,尤其是高等级棉的缺口。因此密切跟踪国内外棉花市场的变化,准确把握价格走势,对保证纺织经济的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