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棉花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埃及具有得天独厚的生产长绒棉的自然优势,近年棉花面积达35万hm2左右,棉农约100万户,总产皮棉约25万t,常年出口皮棉10万t以上,总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的50%以上,是世界上优质长绒棉生产和出口的第一大国。 一、坚持不懈培育优质高产的突破性品种 1.育种目标坚持以优质为主,兼顾高产。育种过程中主要注重棉纤维长度、纤维平滑度、纱支强度、纤维整齐度、纤维成熟度、白色度以及纤维无卷曲度等7项指标。目前,埃及棉花可以纺到200支纱,甚至280支纱,几乎跟丝线一样,主要用于纺府绸等高档面料(而我国棉花一般只能纺到120支纱)。此外,埃及在提高棉花单产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育成了高产特长绒棉新品种Giza88,取代了种植长达45年之久著名的低产、优质品种 Giza45,使单产水平提高10%~20%。 2.坚持按区域育种。目前,埃及有3个棉花种植带,政府根据3个种区域要求,实行定向育种:地中海沿岸地区,湿度大、温度高,主要种植特长绒棉品种;尼罗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温度下降快,适宜种植高产、早熟品种;尼罗河上游两岸狭长地带,干燥、高温,适宜种植耐旱品种。 3.坚持科学严格的育种程序。埃及棉花一般采用品种间杂交的常规育种方法。第1年亲本杂交后,要经过连续5代、长达6年、两条途径同时进行的选择,才能筛选出性状相对稳定的原原种,再经1~2年选择才产生原种(基础种子)。基础种子要经3~5年区域试验以选择性状稳定的优秀品系送国家种子部门注册,获准注册的才能按Giza序列命名并准许推广;新品种和已推广品种必须经过4~5年的提纯复壮来生产原种;原种由国家种子部门进行1~2年的商品种扩繁,商品种经认证后才能向农民销售。从培育到推广整个过程一般需花费18~22年(其他国家为8~12年),程序是世界上最严谨的。 二、高度重视种性保纯工作 1.坚持严格的新品种区域比较试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新品系之间比较,以选择优系;(2)新品种(品系)与已推广的主栽品种比较,以选择优良新品种(品系);(3)已推广品种的生产性能稳定性评价,即通过广泛的定点抽样分析来考察种性是否退化。 2.坚持通过提纯复壮组织专业化原种生产。为确保品种纯度,埃及不允许种子公司自己生产原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棉花品种指定由棉花研究所年年提纯并生产原种。基本做法是5年3圃制,即选择一定数量的植株同时进行3年的人工选择(人工套袋自花授粉)与自然选择(不套袋),到第4年形成原原种,第5年形成原种(纯度达98%以上),才能交给国家种子部门扩繁大田生产用种。这是埃及棉花品种使用年限创世界之最的最根本奥秘所在。 3.实行严格的商品种子质量认证制度。埃及的种子认证制度侧重于生产过程控制,由国家种子部门负责并委托有条件的大农场主(有耕地33hm2左右)进行商品种子生产,从而确保生产用种质量。 三、实行育、繁、推、销一体化 1.育种、区试、提纯复壮与原种生产等3个技术性很强的环节由以国家棉花研究所为龙头的科研部门完成,经费完全由国家保障。 2.品种登记、商品种扩繁、质量认证和销售4个管理与经营环节由农业部种子生产管理中心负责,垄断经营棉种及杂交稻种。 3.由于科研经费由国家提供,因而新品种必须无偿转让。但为了激励科研人员,种子部门每年按棉种销售量返还科研机构一定的经费,作为科研奖励金。 这种育、繁、推、销一体化体制是非常严格而有效的。首先,它保证了推广品种的少而精,以便实行单种、单收、单销。第二,它防止了品种的混杂退化并保证了种子的高质量,从而将品种使用寿命延长到最大限度。使用期一般都在30年以上,最长的达45年。 四、实行区域化种植,推广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 1.国家通过立法实施区域化种植,严格划分每个品种的种植区域,在品种区域之间至少有2km的自然隔离带,严格禁止品种混杂种植,违法者将受到严厉处罚。 2.1995年起,埃及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明显成效。防治面积达90%以上,全国农药用量从1995年的3.4万t下降到2001年的0.4万t,下降了8.5倍。棉花害虫天敌的繁殖和生物农药的生产也已达相当高的水平。 五、大力扶持农民发展棉花生产 1.实行棉种价格补贴政策。如果完全实行种子商品化,由政府给以一定的补贴。 2.对棉农提供信贷支持。一是对农民提供优惠生产信贷。申请种植业贷款不需抵押,且实行差别优惠利率。另外,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由国家财政承担。二是对棉花收购实行优质优价和现金支付政策。棉花的质量标准由国家棉花质量控制与分级研究所制订并监督实施,只有买卖双方就棉花等级达成共识后才能成交。而且明确规定,企业向农行申请收购贷款,但收购资金必须由农行直接支付给棉农。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压级压价和打白条,充分保护了棉农的利益。 3.改革棉花流通体制。过去埃及棉花基本由政府指定的公司垄断经营。1994年以后,通过改革逐步形成了有序竞争的流通体制。目前,有9个国营公司从事棉花流通,占市场份额的53%,其余为多渠道经营(但也须申请并通过资格评估)。棉花收购贷款主要由国家农业银行提供。流通体制改革对促进棉花产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4.实行保护价收购。2000/01年度,为调动棉农积极性,埃及决定实行保护价收购。 六、国家兴办农业推广体系 埃及的农业推广体系由政府的专业推广机构和农业科研单位的推广力量组成,由农业部直接管理,经费全部由国家提供。整个推广体系共计4万余人。政府农业推广体系包括中央、省、县、村四级,其龙头是农业部的农业推广管理中心。 作者: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杨映辉 来源:《世界农业》2002.5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