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棉花生产2001年度呈现“两高一低”
2001年是山东棉花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 由于2000年纺织行业形势的好转,棉花收购价格的回升,极大地刺激了农民植棉的积极性,加之棉花进步科技的推动,使我省棉花生产呈现强劲发展的势头。尽管年初省政府下达了指导性的植棉计划800万亩,但实际棉花收获面积1103万亩,总产1562万担,分别比2000年增加287万亩、382万担,增长35.2%和32.4%,为1992年以来产量最高的年份;单产70.8公斤,比2000年略低1.5公斤,但仍为我省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列新疆、河南之后,据全国第三位。 2001年全省抗虫棉种植面积在1000万亩左右,占棉花播种面积的90%以上,主要品种为新棉33B、中29、鲁棉研15、16、GK—12、中30等;地膜覆盖面积达660多万亩,约占棉花播种面积的55%;营养钵育苗面积达180万亩,约占棉花播种面积的16%以上;地膜、营养钵两项合计840万亩,占整个棉花播种面积的76%以上。棉田耕作制度的改革取得重要突破,两熟及多熟棉田占全省棉田面积的60%以上,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化学控制、平衡施肥、节水灌溉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去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增量过大,棉花价格大幅下降,植棉效益也降低很多。据定点调查,2001年棉花平均单产82.6公斤,比上年增加3公斤;皮棉平均售价8.25元/公斤,比上年降低2.86元/公斤,降幅25.74%;亩产值(包括副产品)780.82元,比上年减少190.19元,减幅约20%;生产成本每亩548.44元,比上年降低20.55元/亩。综合计算,每亩纯收益232元,比上年减少170.45元,下降42.37%,均明显低于其它主要农作物。 总体看来,2001年度我省棉花生产表现为“两高一低”:即棉农的植棉热情高,植棉的科技含量高,植棉的效益降低。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