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国内棉花市场 将走向何方?——当前国内棉花市场形势分析及2002/03年度形势预测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2-6-10 8:39:26  

    (华棉储备管理中心主任、棉麻局副局长 雷香菊)一、2001年度棉花市场形势分析     2001年度国内棉花市场总体看呈如下特点:棉花面积产量增加,进、出口减少,商品棉库存较大,价格比较平稳,棉花及纺织企业生产、经营额上升,但利润下降。     1、2001年度棉花资源大于需求     可供资源情况。由五部分组成,一是全国棉花产量530万吨,比上年增加90万吨;二是1999、2000年度结余商品棉库存约90万吨;三是去年9—11月交易市场竞卖储备棉和出疆棉23万吨;四是9—4月,全国进口棉花4万吨,5—7月份还有7万吨订单;五是为补充国内低等级棉花资源缺口,降低市场价格,抵制外棉冲击,鼓励纺织品出口,经请示国务院批准,从5月28日起,通过交易市场竞卖1998年以前陈棉,按当前日均交易量2500吨,月交易4万吨计算,本年度预计出库陈棉15万吨左右,这样,全年度社会资源将达到669万吨(13380万担)。 国内消费。去年9月到今年4月,全国累计纺纱485.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1%,按此进度计算,全年度预计纺纱728.25万吨(约4000万件),需用纺棉465万吨(9300万担),比上年度多用棉花25万吨(500万担);民用絮棉和损耗按25万吨(500万担),农民自留棉15万吨(300万担),全年总需求505万吨(10100万担)。 出口。受国际棉价影响,出口工作很不理想。2001年度,国家下达出口计划40万吨,据三家外贸公司统计,实际对外签约8万吨,去年9月至今年4月仅出运2.15万吨,为签约数量的27%,占出口计划的5.4%。按4月份最快的速度8000吨发运,到8月底,最多出运棉花6万吨。 储备进度极其缓慢。为缓解库存压力,保持市场平衡和新疆民族地区安全,国务院同意本年度收储新疆棉50万吨。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尤其质量、费用等原因,收储工作非常困难,从3月至今,新疆仅发出棉花5000吨,经公证检验,能达到收储要求的仅3000吨左右(含3级)。最近,华棉储备中心、国家纤维检验局联合到新疆了解情况,自治区人民政府、供销社也召开紧急会议,统一思想,摸清底数,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真正符合收储条件的棉花只有10万吨左右。 库存分析。根据资源和需求分析,保守估计,到今年8年底,全国商品棉库存仍有148万吨(指可供资源库存,即不含未出库的1998年度前老商品棉),比去年8月底增加58万吨。库存构成大体是:三家出口企业库存约20万吨,棉麻企业约80万吨,主要集中在新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区,因为在全国棉纱生产继续增长的情况下,这些省产量仍在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江西,减幅45.88%,其次是新疆减幅22.62%,湖南、湖北分别减少7.17%和4.14%。东北、西南、西北地区及京、津、沪生产也在下降,而最受影响的也是新疆棉。山东、河南、河北、江苏等主要产区虽然面积、产量增加,但因棉花收购价格低,棉纱产量增幅大,山东同比增加37.69%,河南增加13.88%,江苏增加9.23%,所以棉花销售进度快,河北基本没有库存,山东、江苏、河南已销售70%以上,如后期市场形势好,这些省棉花库存预计不会很大。 另外,据各地分析,全国约有10%左右(约50万吨)棉花仍在农民手中,有的因为收购价格偏低,农民待价惜售,有的因为棉麻企业销售不畅,不愿收购,也有个别地区因资金紧张,无钱收购。 同中国相比,全球棉花同样供大于求,库存增加。美国农业部5月10日最新预测,2001年度全球棉花产量2133.7万吨,同比增加202.5万吨,增幅10.5%,其中美国产量442万吨,增加67.5万吨,增幅18%;预计出口637.1万吨,同比增加71万吨,增幅12.5%,其中美国增加了100.2万吨,增幅71.9%;预计期末库存975.6万吨,比期初增加103万吨,增幅11.8%,其中美国167.6万吨,比年初增加37万吨,增幅28.3%。     2、棉花价格比较平稳     去年新棉上市后,气候状况一直很好,已呈现出丰收景象,但由于初期有关部门对棉花产量预计偏低,加上一些地方实行定单农业,种植期间已同棉农签定了购销合同,开始收购价格一度偏高,内地棉区328级棉花收购价一般380—400元/担,个别地方达到420元/担,加上加工费用及利息,销售成本在8400—8800元/吨左右。新疆政府制定收购指导价360元/担,但有些地方实际达到375元/担,还有虚高等级、长度现象。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全国棉花产量后,棉花收购价格才开始回落,到11、12月份,最低收购价格降到300—320元/担,之后略微回升到340元/担左右,并在这个价位维持了好几个月,今年3、4月份以后又继续回升,前后拉平,328级棉花的平均成本也在8000元/吨左右。销售价格从去年11月到今年3月份始终稳定在7900—8100元/吨上下,升降幅度200元左右,波动不大,4月以后才回升到8300—8500元/吨。扣除利息、保管费等因素,企业经营利润多则100—200元,少的只有50—60元,也有不少企业仅保本销售。     全球棉花价格始终小幅波动。从去年9月份到今年5月,利物浦A指数最低时34.95美分(10月29日到11月5日),也就是中国公布2001年度棉花产量以后;最高时43美分以上(12月中旬到2月中旬两个月),即中国决定收储新疆棉以后。其余时间一般在40—42美分之间,上下相差不超过2美分,相当于人民币370元/吨,而且从去年10月中旬到今年4月中旬一直比国内价格高。4月中旬到5月中旬,受我国出口政策影响,国际市场价格有小幅波动,先跌后涨,跌到最低时,比国内价格低500元/吨左右。5月中旬以后又略回升,到月底基本追上了国内价格。可见中国供求及政策变化对国际市场价格影响之大。总体看,从去年9月到5月底的9个月中,A指数在40—44美分间的时间有7个多月,35-40美分间有2个半月,35美分以下有8天。全年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不大,且波动时间比较短。     3、纺织品产销形势略有好转     进入2002年,世界经济出现好转迹象,特别是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起到有力的拉动,国内纺织生产和销售保持稳定增长,出口全面回升,市场形势明显好转,基本扭转了2000年4季度以来持续下滑的局面。据统计,1—4月纺织工业总产值2813亿元,同比增长11.7%,比1—3月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出口167.5亿元,同比增长6.5%,比1—3月份增幅回升2.1个百分点;其中棉制产品出口63.1亿美元,增长15.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4月份,纺织行业实现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12%,这是去年5月份效益下滑以来第二次出现效益同比增长。效益回升的主要原因,一是产品价格环比回升,二是纺织品服装出口增加,三是市场销售趋旺,产销率提高,销售增长加快。4月份全行业产销率97.26%,比3月份增加了0.34个百分点,同比增长了0.69个百分点;其中棉纺业产销率100.34%,比3月份增长0.45个百分点,同比增加6.88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产销率增加了5.14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减少,流动资金周转加快。据国家经贸委纺织经济运行月报分析,1—4月份,纺织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83次/年,比1—2月份提高0.19次,产成品库存870.22亿元,比去年年底下降7%。资产负债率63.76%,同比下降0.8%。     但随着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效益差距拉大,盈利企业盈利增加,亏损企业亏损加大。1—4月盈利企业实现盈利109.07亿元,同比增长10.6%,而亏损企业亏损额30.74亿元,增长33.7%。     进入5月份,纺织品市场销售旺势有所减弱。主要棉纺织品价格稳定,21支纯棉普梳纱维持在13500元上下;10支气流纺在12200元左右,与4月基本持平,但市场走势趋于平淡,纺织企业普遍感到销售不旺,有纱厂反映销售回款较4月下降了近三成,国内主要纺织品市场布和面料销量普遍较4月份萎缩。     目前,离新棉上市还有三个月时间,不管纺织市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对棉花价格影响都不会很大,因为中美两个大国将在竞争中互相制衡。中国为抵制棉花进口,将通过抛售库存陈棉等手段调控市场,使国内棉花价格始终低于国际价格。美国为增加出口,减少库存,增加市场份额,也会通过加大补贴等手段,使国际棉价保持稳定。因此,后期棉花市场仍是在相对稳定的形势下小幅波动。     二、2002/03年度棉花市场形势预测     2002年度,棉花面积下降,但总量仍然供大于求。预计期末库存将恢复到2001/02年度初的水平(即275万吨左右)。     国内看,5月29日,农业部主持召开了农村经济形势会商会,国家计委、农业部等部门分别预测今年棉花面积比上年减少1000万亩和1100万亩,约14%和15%,同年初种植意向调查减少17%相差3%和2%,约200多万亩。由于四、五月份棉花价格回升,以及受气候影响,其他农作物全面减产,预计夏播棉面积还会增加。如主要产棉区新疆,原预计面积减少15%,实际减少幅度很小,尤其南疆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农一师今年种植棉花143万亩,比上年增加11万亩增幅8.3%。据中科院系统研究所的数字模型分析,2002年棉花单产要好于上年,总产量减少幅度要小于面积减少幅度,约11%左右。因此,预计2002年度全国棉花产量在9500万担左右,仍比2000年度高8%。主要原因:     一是全年气候较往年偏好。虽然春季播种时部分地区阴雨、低温,受害面广,播种期推迟20天到一个月,但是多数地方目前气候正常,长势良好。由于棉花不同其他作物,生命力非常强,因此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不在前期,而在后期。最关键的是8、9月份。如果8、9月份天气晴朗,日照充足,霜期推迟,对棉花增产将非常有利。     二是在比较集中的植棉地区,棉农有多年的种植习惯。当地政府领导重视,有农发行政策性收购资金支持,种植棉花销售有保障。虽然面积有所减少,但科技含量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尤其各地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抗病虫害的能力提高。     需求按维持本年度水平1亿担计算,当年产需缺口25万吨,则今年8月底300万吨左右的陈棉库存(商品棉库存148万吨,储备库存和出疆棉66万吨,1998年以前商品棉竞卖后剩余85万吨)还要消化。     从国际看。尽管美国农业部预测2002年度全球棉花产量将减少150万吨(1981.3万吨),需求增加44.5万吨(2079.3万吨),期末库存减少91万吨(为884.2万吨),但明年8月末全球棉花库存仍大于去年8月末11.6万吨。因此,到今年8月底,如果中国停止抛售陈棉库存,预计2002年度初期的棉花价格可能回升到2001年8月底9月初的水平,即43—44美分。但回升幅度不会太大。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