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取得多项粮棉生产新技术成果
经过近20年的努力,由北京农业大学和河北省共同承担的中国黄淮海农业区粮棉生产技术研究,已经取得多项新技术成果。 据介绍,已取得的成果包括“吨粮田技术”、“小麦节水高产”、“北方作物节水省肥简化高产栽培技术”等,这些成果对中国北方粮棉等主产区提高产量、节约水源,实现继水稻之后的小麦、玉米和棉花等产业大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黄淮海平原河北吴桥实验站高级农艺师鲁来清介绍说,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的技术共有25项。 王树安教授主持“北方吨粮田技术”研究课题,成功实现了北方旱区亩产一吨量的目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兰林旺教授主持的“小麦节水高产技术”研究课题,在北方缺水状况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实现了小麦节水高产的目标。只浇灌一次水就使小麦亩产达到450到500公斤,比普通小麦种植方式一亩小麦从种植到收割要节约用水达65%到80%。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北省长特别奖。周殿玺教授主持“节水省肥简化高产技术”研究课题,进一步在原来节水高产成果的基础上,节省了肥料、简化了施肥环节。目前,该项技术正在等待国家鉴定。最近,由王璞教授主持“小麦玉米节水省肥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课题,各项研究实验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另外,在取得主课题技术研究成功的基础上,北京农业大学教授还和河北省的农业科技人员共同成功研究出了“棉花开心高产栽培技术”、“棉花套种效益综合技术”、“高效农牧结合工程技术”等多项子课题项目。“棉花套种效益综合技术”实现了棉花和红薯、芝麻、土豆、西瓜等作物的套种高产,“高效农牧结合工程技术”解决了平原地区农业和牧业结合种养双丰收的目标。 鲁来清介绍,这些新技术已全部得到不同面积的推广。例如小麦节水高产技术的推广面积已达1000多万亩,其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的推广面积较大,已实现增加效益1.3亿元。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