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基本反映供求现状
新华社信息郑州5月20日电(记者林嵬)去年是河南棉花少有的优质丰产 年,但棉花价格却比上年下降50%,广大棉农“丰收不增收”。据河南省农业 厅统计,今年河南棉花种植面积约为1150万亩,比去年下降137万亩。值 得注意的是:去年国家放开棉花收购后,河南棉花收购秩序较为混乱。 河南是国家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1995年棉花种植面积达1500万 亩。随后几年,由于国内棉花市场严重供大于求,棉花价格连年走低,河南植棉 面积迅速下降,到1999年降至1100万亩。2000年,国内棉价出现较 大幅度的回升,每公斤籽棉价格一度达到5元,按亩产220公斤的水平测算, 一亩棉花可收入1100元。在比较效益拉动下,河南农民又开始大量恢复种植 棉花,到2001年,棉花面积又回弹至1287万亩。由于全国棉花供大于求 的形势没有改变,2001年新棉上市之际,河南省棉价再次大跌,每公斤籽棉 跌至2.6-2.8元,有的地方甚至跌破2元。进入2002年,河南棉价略 有回升,目前每公斤籽棉在3.2元左右波动。 河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推广站副站长李国海分析说,2000年棉价大涨, 主要是国家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之初,取消棉花国家定价,但仍由供销社垄断收 购,供销社在上年收购中刻意压价造成棉农惜售,从而人为造成棉花供求出现 “短暂缺口”,广大棉农按失真的市场信息扩种棉花,又加剧了棉花的供大于 求。今年,河南棉花种植面积基本上反映棉花供求现状,未来几年,河南棉花不 会大增,也不会大减,将在1100万亩上下波动。 记者又采访了设在河南安阳的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有关专家,他们指出,我国 棉花生产与流通存在许多先天不足,加入世贸组织后,棉花生产还将面临冲击。 一是我国棉花属于“高价农业”,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在中美贸易协议中,我国 政府承诺,2000棉花进口初始配额为74.3万吨,配额内关税1%,配额 外为76%,到2004年,我国棉花进口配额将增至89.4万吨,配额外关 税将降至40%,在此期间,美国对我国棉花贸易出口值可能增加77%,势必 对国内棉花造成冲击。二是当前我国棉花生产、流通和进出口分属几个系统,没 有建立一个与国际同步的市场体系,在供求平衡、风险化解、应对国际市场冲击 方面能力不足。三是我国棉花处于一家一户的生产格局,国内也没有棉花期货交 易市场,对棉花中长期预测缺乏必要的科学手段,对产销衔接和价格走势没有准 确可靠的一手资料,很难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和经营的投机性。但专家也指出,从 趋势上看,我国棉花及棉制品需求将呈增长态势,棉花还是有发展空间的。 2001年,国家决定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变供销社一家垄断收购为放 开收购,但这项政策实施以来,河南棉花收购出现较混乱的局面。河南省棉麻公 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按规定收棉企业必须经省人民政府进行资格认证,但现在许 多地方出现了“有证无证一块儿上”的局面。目前河南棉花收购中出现了资源分 散、经营规模趋小的局面。河南全省每年生产60万吨-70万吨棉花,可持证 的收购企业就达800多家,没证的收购企业近千家。收购企业“散、小、乱” ,造成价格形成机制出现紊乱,无法引导价格。同时,这种格局也对棉花标准收 购带来冲击,许多小收购企业在收购中采取“混等混级”收购。而国家虽然鼓励 棉纺企业到棉区建基地,但由于成本高,至今没有大的棉纺企业响应。收购的“ 散、小、乱”局面将使国产棉在进口棉的冲击中处于劣势。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