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价上升势头减弱 新棉播种工作展开——近期国内棉花市场综述
随着国内纺织品市场交易趋于平淡,国内棉花价格也止住了上升的势头,有价无市现象仍较为普遍。目前的棉价,可以说已与国际接轨或局部略高于国际棉价,由此,也引得近期美棉进口数量大增。后市动向,需要业者密切关注。 ■ 国内棉花市场交易快报 4月中下旬以来,国内棉花市场价格上升势头有所减弱。收购已经基本结束,价格基本保持在3月份的360元左右水平;销售价格仍呈现小幅上升势态,但升幅有所下降。内地新棉主体价格(仓库实际成交价,公定重量结算)分别为:129级约9300元;229级8800-8900元;329级8300-8400元;4级超过8000元;总体较4月上旬每吨上涨100-200元。 新疆棉销售价格相对稳定,除四川等少数省外,内地多数地区新疆棉实际交货价没有明显变化。山东、陕西、河南129级新疆棉结算价多在9100-9200元,部分地区成交价甚至低于3月下旬。这与近期取消铁路建设基金,新疆棉到内地平均运费每吨调减100多元有关。2级和3级新疆棉内地结算主体价格分别为9000元和8800元。由于3月份新疆棉价涨幅明显,(新疆棉平均上涨500元/吨,棉纱价格仅小幅上扬100元/吨左右)大多数疆内棉纺厂在3月已购进部分棉花,因此近期疆内棉花销售相对平淡。 河北、江苏以及山东等因市场资源减少和经营企业惜售等因素影响,销售价格高于其他地区,市场主打品级329级棉的销售价格8600元左右。山西、陕西、甘肃等非主产区棉花价格回升较快,但总体水平仍低于中东部地区。据了解,江苏、浙江等省部分用棉企业加大在地区采购力度,使前期销售不畅的中西部地区近期棉花销势看好。 虽然近期棉花经营企业报价涨势较大。不少企业2-4级棉报价分别达到9000元、8600元和8400元,但高价位成交的情况不普遍。不少纺织企业对持续升温的市场并没有跟进,多采取小批量购进,实际成交情况没有像业界期望的那样乐观。有纺织企业明确表示,如果价格继续攀升,就不能不更多地考虑进口棉花。而经营企业人为虚炒价格的情况有增无减,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虚假繁荣。 ■ 3月以来我国进口美棉大幅增加 最近几周的美棉出口周报数据显示,自3月份以来,我国进口美棉的数量有所增加。从3月1日至4月11日,我国已连续6周位列美棉主要出口国家的前五名,六周总计购买了13000多吨美棉,其中1200吨为长绒棉。 而据海关总署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头两个月,我国累计进口原棉1887吨,较去年同期减少63%。 据分析,造成美棉进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春节后国内棉价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目前价位已高于或接美棉。4月初,包括棉花在内的农产品加工贸易进口配额开始申领,预计棉花进口将保持活跃态势。 ■ 今年内地棉花生产初显三特点 棉花主产区新棉播种工作已陆续展开。棉花在经历了近几年的产销波动,尤其是去年的购销价格明显回落之后,新一年的生产形势如何呢?调查显示,2002年度内地棉花生产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生产热情不温不火,调子趋平。长期以来,从棉花主产市、县的地方政府到农户家庭,都把棉花产业看成骨干支柱产业。由于近几年棉花产销的跌宕起伏,加上农业产业化浪潮的推动,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使棉花不再“占山为王”。同时,棉花生产高强度的劳动力投入和大量物化投入,也让一部分棉农减少植棉面积而改种其它作物,棉花难种、价格不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棉农的生产热情。但作为传统产棉区的农民,一生一世干的都是植棉的活,一下子丢了既不容易,也不可能,所以,大多数棉农面对纷繁波动的棉花市场,无可奈何之余反倒冷静了许多,且增添了几分市场意识,他们已经基本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在安排生产时以价格走势作指导,许多农户认为,棉花价格下降是有底的,2002年适度的棉花生产仍将会有市场。 二、植棉面积和产量稳中有降。据主产区调查,湖北省2002年棉花种植面积下降8.3%;江苏大丰市面积下降16%。从总体上讲,棉花主产区的植棉面积呈减少的趋势,原因主要是受不稳定的棉花价格以及种植结构优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但由于生产技术的改良,棉花单产降幅并不大,所以面积虽减,但产量仍将可能保持常年水平。 三、农民选择植棉品种趋向优质、高产、抗虫、早熟。产棉区购种备耕时节,到种子公司购种的农户络绎不绝,今年农户选购棉种尤其注重其品质、产量、成熟等要素,只要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早熟等特点,经过农技部门认可并推广的品种,棉农都乐于购买,有的棉种价格高达每公斤百元左右,棉农们也不在话下,买回种植。此外,在棉花种植手法上也在不断钻研。据了解,现在大多数农户都喜欢“懒种棉”,选择株型大、产量高的优质抗虫早熟棉,亩移栽密度在1800-2000株,比常规棉田3200-3500的亩密度减少了一半,用种少了本身就是节省了生产成本,加上抗虫因素,一年少打两到四次药水,一亩又可省下60多元。此外,农家肥、禽畜粪的使用也将有所增加。投入减少了,单产提高了,品质上去了,对棉价不稳或者下降又形成了抵御性,同时使植棉收益也有了一个基本的保障。 ■ 消息面动向 由于新疆棉在国内棉市中所处的特殊位置,一直以来,其动向被视为国内棉花市场的风向标。本周有关后期新疆棉走势的话题,又成了业界讨论的热点。 目前,新疆棉总体仍较内地同等级新棉高200-400元/吨,在内地棉尚能够满足市场供应的情况下,新疆高等级棉销售没有完全摆脱低迷状态,销售相对平淡,价格也维持在较低水平。多数分析人士认为,促使后期国内市场棉价提升的负面压力加大,新疆棉价后期走势不容乐观。但也有观点认为,如果棉纱市场持续回升,将会拉动高等级棉花价格继续上涨,低等级棉花价格涨幅应较为平稳。甚至有舆论认为,不排除地方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稳定乃至提高棉花价格的可能。但我们认为,新疆棉价格如何变化将最终取决于国内外纺织品市场状况、国际棉花价格走势以及进出口情况。 本周还有一则消息,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人民日报》以“国库棉花岂能擅自削价出售”为题,详细报道了河南柘城县棉麻公司违规售棉造成巨额贷款亏空的事实。棉麻公司所属企业擅自降价出售国家政策性库存棉花、坐支回笼货款、挤占挪用专项收购资金的行为,给国家专业银行的贷款造成巨大亏空,后果严重,影响恶劣。这也给当前混乱的国内棉花市场敲响了警钟。 进入四月,又到了棉花播种季节。国内棉花种植进度如何?不能不令每一个业内人士关注。据悉,到4月11日,新疆全区已播种棉花121.5万亩。由于去年棉花价格的暴跌,令众多棉农亏损严重,以山东为例,2001年全省总产皮棉1562万担,比上年度增加300多万担,是近十年来棉花总产量最多的一年。但全省植棉的纯收益比上年降低了67%。“棉贱而伤农”,据权威部门调查,预计今年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将下降17%左右。由此,也给我们提出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如何提高植棉效益?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一是加强棉花新品种的选育推广;二是研究推广先进栽培技术;三是推行“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