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兵团棉花出口竞争力的思考
兵团具有一定的棉花出口信誉和基础。从1982年起,兵团棉花先后出口到罗马尼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各植棉师局、团场、棉麻公司、外贸公司在组织、生产、加工、检验和交售出口棉中,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一定的信誉。香港和日本的商人有的在信用证上证明要北疆棉花,要奎屯棉花。此外1998年奎屯、石河子、博乐三地区棉花出口检验合格率达94.9%。2000年10月在英国利物浦召开的国际棉花协会年会上,兵团棉花又被正式纳入国际市场体系。所以,从目前来看,兵团已具备了一定的出口棉花的信誉和基础。 一、兵团棉花出口竞争力分析 (一)兵团棉花价格竞争力分析 总体上看,兵团棉花的国内平均价是逐年增加的,只是1995/1996棉花年度以后增长缓慢起来。与国际棉花价格相比,兵团棉花价格竞争力状况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2年兵团开始自营出口棉花一直到1995/1996棉花年度,兵团棉花的国内价格大趋势上是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也就是说兵团棉花在这一时期可以抵御外来棉花的进口,并具有出口的价格竞争力。第二阶段:从1995/1996棉花年度至今,兵团棉花国内市场价均高于国际市场价,并且有逐步拉大的趋势,可以说兵团棉花的价格竞争力在日渐下降。 兵团棉花价格竞争力之所以下降,归其原因,由以下几种因素造成: (1)棉花生产力水平低,种植规模小。美国的棉花有90%以上由家庭农场生产,其平均种植规模在180公顷以上;澳大利亚平均种植规模在1000公顷以上;乌兹别克斯坦的私人农场植棉规模也在9公顷以上。而兵团的棉花生产规模则是户均(每户5人)不到100亩,这个生产规模大大低于其他几个棉花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2)机械化程度不高。美国棉花属于工业化种植方式,而兵团棉花种植基本还属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3)流通费用过高。长期以来,棉花一直是垄断经营,供销社下属的棉麻公司是棉花经营的主渠道,棉麻公司统营国内收购、调拨、销售,而少数有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组织出口。在这种销售格局下,每经过一个流通环节就增加一笔费用,与此同时,所需的运输费用和储存成本都非常高。这些因素就增加了兵团棉花最终国内价格竞争力不强。 (二)兵团棉花质量竞争力分析 兵团棉花的外在质量总体上来说是较好的,一、二级棉花的比例一直较高,特别是兵团北疆棉花品级较高。但是也存在个别的外在质量问题,如异质纤维含量较高、棉花色泽容易发黄、含糖量高等。但最令人不容乐观的是兵团棉花的内在质量状况。 1. 纤维长度。兵团大陆棉纤维长度平均约29.2毫米,可以满足12支和36支的环锭纺、气流纺的需要,但是基本没有能符合喷气纺纱机这样高速纺纱的品种。 2. 纤维强度。兵团棉花纤维平均强度为21.6gf/tex,可满足环锭纺和低支(12支)气流纺的强度需求,能达到36支以上气流纺的所需的强度标准的品种则寥寥可数。 3.马克隆值。马克隆值是纤维细度和成熟度的综合指标,其中3.5-4.9属于正常范围,3.7-4.2属于最佳范围,而兵团棉花的马克隆值基本集中在4.0-4.9之间。随着气流纺、喷气纺技术的应用,对棉纤维马克隆值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最佳范围应在3.7左右。因此目前兵团棉花的马克隆值总体看来偏高,即棉纤维偏粗。 (三)兵团棉花国际市场营销竞争力分析 1.兵团现有棉花出口销售体制滞后。目前,我国棉花出口基本上由国家垄断经营。在兵团,主要由新疆农垦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兵团棉花的出口,它是兵团棉花面向国际市场的惟一窗口和销售组织。但是它本身不是生产企业,实际不能控制出口货源,必须从棉麻公司调货;而各师棉麻公司控制着主要货源,却没有出口经营的权利。加上兵团内部对两者之间的利益分配缺乏协调,常常造成矛盾激化,这严重影响了兵团棉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比如:在国内棉花市场供大于求时,棉麻公司会积极配合出口,出口量就猛增,国内棉花供应紧张时,出口量骤减,常常出现不履行已签合同的现象,这样既不利于长期开拓和占领棉花市场,同时又难以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2.国际市场营销观念落后,缺乏主动的开拓精神,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开拓国际市场广度不够。兵团棉花先后曾出口到罗马尼亚、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但是长期是以香港、日本市场为主,对于其他市场开拓的力度不够。二是出口销售渠道、贸易方式单一。目前兵团棉花出口主要是依靠代理商出口,自己直接出口到国外市场很少,基本没有自己的稳定销售市场渠道。 二、提高兵团棉花出口竞争力的措施 (一)因地制宜地降低棉花生产成本 1.千方百计继续提高单产。优化结构,大力压缩低产田的面积,完善和推广先进栽培技术,实施精准农业,为增加单产打下牢固的基础。 2.加快推广采棉机械应用。进一步节约物质费用。从肥效的提高、节水灌溉等方面,最大限度降低整体的物质耗费。 (二)按照国际市场需求,努力提高原棉质量 1.积极选育优良品种。兵团应加大品种选育的资金和科技投入,以培育纤维长度31毫米以上、纤维强度23.0以上、马克隆值3.7-4.2之间的符合出口棉要求的品种为目标。 2.加强棉花的生产、加工、收购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规范棉花的品种生产布局,做到一地一种,以提高棉花 质量的一致性;坚持棉花采摘和加工环节的“四分”工作,解决棉花异质纤维含量过高的问题。 (三)加快棉花的信息网络化建设 要加快兵团棉花的出口,必须建立棉花的信息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就可以快捷地获得全国和世界有关棉花的知识、技术、管理、价格等信息,有助于市场的调研,也消除了兵团应用最新技术、最新管理及知识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网络化也能提高棉花交易的商务速度,降低交易成本。目前美国的棉花交易成本已降到10%以下,兵团地处中国内陆,如果充分运用电子商务营销棉花,可减少棉花营销层次,加快流通,减少存储成本,从而降低流通费用。 (四)进一步完善棉花国际市场营销组织 兵团应完善棉花集团组织,以资产为纽带,组建股份制实体,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在此基础上,严守信用和合同,与世界各大棉商建立合作关系,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实力和影响的国际棉花销售组织,从根本上加强兵团棉花国际市场营销竞争力。 (五)改变市场营销观念,主动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 1.提高国际市场调查研究能力。农产品国际市场的调查研究是农产品出口的前提,对农产品的出口促销策略、销售渠道的选择至关重要。所以兵团应该重视这项工作,增加各种费用的投入,建立强有力的出口市场情报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影响棉花出口的市场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作出最有效的反应,帮助棉花出口企业作出正确的营销策略选择。 2.制定正确、灵活的销售策略,积极主动开拓市场。首先,兵团要在国际棉花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必须利用各种途径,主动出击开拓市场,在保住老客户、老地区的同时,不断开拓新市场。要巩固日本、香港、东南亚市场,拓展韩国、罗马尼亚等市场,发挥欧亚大陆桥的优势,扩大由阿拉山口至俄罗斯、西欧、中东地区的出口。其次,在质量和价格一定时,必须还应有优质的服务。应加强售前、售中、售后的各项服务,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正确地提供不同等级的棉花,售后还要跟踪服务,发现个别质量问题,应及时回应。第三,加大教育投入。同时大力起用高层次的国际营销人才,建立自己专门的营销队伍和机构。只有这样才可能缩短国际市场销售渠道,从根本上改观兵团棉花长期代理出口的局面。最后,利用国家已出台的境外加工贸易优惠政策,积极兴办境外加工企业,带动兵团棉花的出口。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