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信息化:别无选择的出路
一、序言 纺织产业是传统产业,所谓传统不是指落后,而是指几代相传、独具特色。纺织产业对我国国计民生、经济发展的贡献必须充分肯定,但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纺织产业的生产技术体系、经营管理体系以及产业组织体系等带来巨大冲击。纺织产业生存、竞争与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信息产业是新兴产业,具有无可限量的发展前景。信息产业具有高渗透性,如果把信息产业向纺织产业渗透,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纺织产业,必将推动纺织产业创新发展。因此,对“世界工厂”的中国工业,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并举,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当今别无选择的发展战略。启动以高新技术改造纺织产业这一新世纪的宏伟工程,超常规发展纺织产业,实现纺织产业信息化,在新世纪建设纺织强国,是当今和未来别无选择的出路。 二、什么是产业信息化 一般认为,产业信息化是指由同类企业(非信息企业)所组成的各产业部门内,通过大量采用信息技术和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业效益的过程。产业信息化主要表现为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过程智能化、经营贸易电子化和员工队伍知识化。 产业信息化不但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使传统产业部门的产业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模式等都发生了彻底的变革,而且反过来又使全社会的信息需求得以极大地扩展,带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 信息产业化是指由分散的信息活动演变成整体的信息产业的过程,是社会信息活动逐步走向产业化道路的必然阶段。产业信息化不仅能为信息产业化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能够发挥后发优势乃至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加快纺织产业信息化的步伐,把纺织产业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工作试点的工作做好,应当作为纺织产业发展战略。 三、为什么要推进纺织产业信息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向纺织产业渗透,纺织产业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纺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的开发与利用,大大拓展了纺织产业的发展空间。纺织电子信息网络、纺织电子商务推广应用等为纺织产业从整体上提高经济创造力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纺织产业应该并且能够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发、管理与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纺织产品与服务的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改善生产环境、改进经营管理与营销手段、提高薪酬、福利待遇。走纺织产业信息化之路,将为纺织产业装上“倍增器”,在新世纪,努力实现财富的迅速聚集和跳跃式发展,重振纺织产业雄风。 ⒈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尽管工业化向信息化变革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但现阶段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传统产业。中国不可能强行超越工业化阶段追求和发达国家相同的产业结构,纺织仍然是具有强劲增长潜力的产业。纺织产业与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替代,而是互补共进。问题并不在于纺织产业要不要发展,关键在于纺织产业如何发展。 经济全球化使纺织产业面临巨大机遇,但由于我国纺织工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仍较落后,技术创新水平较低,跨入新世纪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而其中的关键又是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因此,要保持和增强我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整体素质,就必须积极运用先进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⒉摆脱困境、创新发展 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须重视与发达国家纺织业的差距:从生产上,低层次生产能力过剩,高层次生产能力短缺;从产品上,档次低、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低;从经营上,产品产量高,供给过剩,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从效益上,利润上不去,消耗下不来。上述种种弊端,使我国纺织产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原料资源优势与劳动力资源优势下降,抵投入、低工资不能带来低成本。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虽然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将增加投资,但可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改善生产环境、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最终增加经济效益。我国纺织产业再也不能走过去那种追求数量扩张、粗放式发展的老路,必须依靠技术进步,走产业信息化发展之路,摆脱困境、创新发展。 ⒊提升核心竞争力,保持效益持续增长 核心竞争力指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某些方面明显优于竞争对手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独特能力。市场经济的技术特征是数字与网络,市场经济的技术基础就是信息与知识。应用信息技术,用于开发并利用信息资源的信息系统,是信息与知识的载体,基础反映并支持核心,因此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发展和保持要靠信息系统的支持。 纺织是我国具有国家竞争优势的产业。受国外资本市场影响,国内 IT领域的创新、创业活动受到很大抑制,传统领域信息化力量开始凸现.。应抓住机遇,重构、改进或完善在纺织产业兴旺时期已经基本建立的信息系统,培育、发展、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效益持续增长。 纺织还是我国科学管理基础雄厚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存在于向客户提供服务或产品过程的某一两个环节或方面,而不是强调在每一个环节都优于竞争对手,可能每个环节都不优于竞争对手,但是由于个个服务环节集成的业务流程的综合效率明显优于竞争对手,而使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其实这是指企业在管理技能上具有特别优势。在兴旺时期,纺织产业科技管理、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等均属全国一流,至今仍基础雄厚,潜力巨大。 四、怎样推进纺织产业信息化 推进纺织产业信息化不仅仅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而且涉及到人员、体制和机制,利益和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 产业信息化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首先应当科学决策、统筹规划,然后,从实现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过程信息化、营销过程信息化及建设信息化人才队伍等方面入手,有重点、有目标、分阶段实施。 ⒈科学决策、战略制胜 “战略制胜”时代要求在推进产业信息化进程时,必须高度重视对信息化发展战略的研究,特别是战略目标和战略指导思想的科学定位。信息化发展战略的第一制高点是战略目标的定位与高价值战略思想的组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我国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必须在纺织全行业范围内,在领导者、企业组织、员工及服务对象诸方面形成共识,科学决策、统筹规划。 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许多高新技术产业相继诞生并形成产业群,在这些产业群中,信息产业处于核心地位,是今后和未来社会发展中最具潜力的战略产业。在新时期,传统产业必须“新瓶酿新酒”而不是“旧瓶装新酒”,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为了推动“利用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宏伟工程的开展,国家经贸委提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点和目标是:支持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成套装备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为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产业信息化发展初始阶段以信息化发展规划为主导,以试点应用为辅助,应注重取得品牌效益、社会效益、员工凝聚力、价值观念转变等间接效益。条件成熟的中期阶段,逐步提升到应用层次,注重增加直接效益。产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实现集管理、控制一体化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建立全国纺织电子信息网络体系以及电子商务交易模式。 ⒉生产过程信息化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升级改造、提高纺织产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制性。例如,有重点地选择一批有条件的企业开发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支持企业建立以设计开发、生产制造为核心的集成制造系统,在纺织、印染、服装和装饰材料等产品设计、生产等方面应用CAD/CAM技术。 ⒊管理过程信息化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提高纺织产业管理技术水平和管理过程的自动化水平,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过程的可控制性。例如,在全国大、中型纺织企业建立以财务、成本、人力资源等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 生产过程与管理过程实际上是不能绝对分开的,两者是由信息(数据)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两个过程科学地集成于一体,实现管理、控制一体化,这就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CIMS)的任务。 ⒋营销过程信息化 建立全国纺织电子信息网络体系,为企业提供国内外纺织人、财、物、产、供、销等信息。例如,我国著名的纺织门户网站----锦桥纺织网(http://www.sinotex.net),为纺织商家提供国内外纺织市场信息以及贸易信息,并已通过其网上供求信息发布平台,为上万家纺织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网络营销服务,帮助企业在网上找到贸易伙伴,实现了交易,被誉为 “纺织贸易的桥梁”。 在重点企业开发、利用、实现电子商务,建设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营销体系,提高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能力,促进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投资与合作。 ⒌建设信息化人才队伍 信息化人才不足是制约纺织产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应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对有信息专长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应改善福利待遇,安排挑战性的工作。把是否有信息技术专长作为晋职、晋级考核的必要条件。建立健全人才培训机制,大力普及信息知识与技术,也是做大做强纺织信息产业的重要环节。 作者: 青岛大学 牟世超教授、 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 纪粹琳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