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战争对世界石油供应的短期影响
世界石油供给不是短缺,而是过剩——美伊战争对世界石油供应的短期影响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博士在谈到中国石油战略问题时,对当前的世界石油供应形势谈了自己的看法。陈淮博士认为“外电”的准确性我们在2000年第三季度时已经领教过了。那时国际油价上涨到36至37美元一桶,欧洲的电视台把出租车司机、渔民抗议示威的画面演给全世界看,美国说自己已经动用战略储备了,日本也站出来说日本的储备还应当增仓。结果是从2000年末开始到2001年美国“9·11”事件之后,油价一路下滑到17美元一桶。 在谈到美伊战争可能对世界石油供应产生的影响时,陈淮博士指出,二战后的50余年中,世界上各种冲突从未消停过,仅在过去一到两年中,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因素也并非只有对伊开战一件。俄罗斯作为重要的油气生产国已经使石油输出国组织无法控制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巴拿马运河提价12%,委内瑞拉两次政治危机(一次总统政变,一次工人罢工),中东的巴、以武装冲突不断升级等。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项对油价的影响都不比对伊开战小。但所有这些因素都只是影响油价的短期因素。目前,全世界的石油供给能力不是短缺,而是过剩。这才是影响油价的长期因素。他希望舆论媒体能向社会传达一个简单的经济学道理。最近若干年来,人们听得最多的消息是石油输出国主动增产或减产以调节油价的消息。当石油输出国组织还可以用增、减产来影响油价,也就是全世界的石油供求关系仍主要受供给政策影响的时候,这个世界并不缺油。假如人们经常听到的消息发生了变化,变为美国打算对私人汽车实行汽油配给制度,或者日本政府打算拿出更多钱用于石油代用品的技术开发,也就是这个世界得用需求政策来调整石油的供求关系时,石油短缺才真的到来呢。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