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亚洲市场锦纶纤维上游原料行情回顾与预测
自从进入2003年以来,由于亚洲地区几家CPL厂有停车计划,加之CPL市场资源的减少以及CPL反倾销初裁出台等因素的存在,致使国内外的诸多CPL供应商纷纷在暂停其产品报价的基础上,预意着在市场行情处在非常利好的前提下快些拉升CPL的市场价格。目前,原料苯的价格已经迅速上升,例如,美国海湾苯合同以195美分/加仑的价格结算,比1月份高38美分/加仑。如此以来,使得CPL供应商卖方意向最高价格也上升为1200美元/吨(CFR)。现笔者综述一下近一个月以来的CPL行情走势以及对后市的预测。 前期,国内外不少CPL生产企业还是顾忌到下游锦纶纤维生产企业的成本问题,没有真正将CPL的价格高报到意向价格。但是因为苯成本的提升,使得大部分CPL供应商再次提升了现货报盘。例如,2月份苯的现货价格突然上升至582.5美元/吨(FOB 韩国),仅仅一个星期上升幅度就为近40美元/吨。使得生产CPL产品的企业不得不继续按照意愿继续调高市场价格。再者,由于亚洲地区的几家CPL公司2月~3月计划停车,这就更加重了市场货源紧张的气氛。特别是日本三菱化学和另一座北亚工厂将在3月份计划内停产检修,使得三菱公司CPL2月份亚洲合同价格为1250美元/吨(CFR),比1月份合同价格高100美元/吨。虽然上个月国际上部分地区CPL市场需求还算是比较稳定,但是目前买卖双方的意象价格却出现了分歧,亚洲地区的诸多CPL供应商的2月下旬~3月份卖方意向交易价格为1200美元/吨(CFR),还有个别CPL生产商2月下旬的最低报价在1250美元/吨(CFR 中国主港),也有的交易商将CPL的最低成交价格定位在 1180美元/吨(CFR 东北亚)而下游买方却希望将CPL锁定在1100美元/吨(CFR)的价位上,卖方的理由是因为亚洲地区对CPL需求量将要增加。虽然市场上CPL产品价格各异,但是接盘的并不算太多,有人认为是受反倾销税的影响,毕竟涉及此次CPL反倾销的有五个国家,总计有12家CPL生产企业,合计产能为172.3万吨,占全球CPL总产能的42%,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综上所述!虽然第一季度CPL的供应量仍保持紧张状态,但是对于后市作为锦纶纤维的上游原料CPL上涨的幅度一定没有涤纶纤维原料上涨幅度大,毕竟锦纶纤维2003年第一季度的第一个元月走势不如涤纶纤维。例如,仅1月份锦纶6长丝单价就出现了小幅下沉,该类产品一个月平均每吨下跌了将近200元,下跌幅度为0.83%。与此同时,涤纶长丝单价却出现了上涨趋势,该类产品一个月平均每吨上升了700元,上升幅度为6.50%,说明涤纶长丝1月份出现的是普涨行情。再者还有涤纶短纤外盘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上扬,该类产品一个月平均每吨上升130美元(CFR 东南亚),上升幅度为18.42%。 通过以上事实可以证明,2003年第一季度CPL与下游锦纶纤维产品的市场行情还是比聚酯产品略显逊色。加之, 2003年CPL的进口成本又要比2002年高得多,这自然会增加锦纶纤维企业的进口成本,同时锦纶纤维进口关税将从2002年的10.6%下降至2003年的7.8%,之所以使锦纶纤维企业骑虎难下,摆在锦纶纤维企业面前的两大难题就是既要面对高原料成本,又要面对低价进口纤维产品的竞争。因此,我国的锦纶纤维企业一定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坚持走差别化、高性能的锦纶产品之路,拓展其锦纶产品的应用领域,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遇。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怕CPL原料的涨价。要知道,根据资料显示,CPL和聚酯之间可承受的原料成本差距为400-700美元/吨。这意味着CPL将必须有接近于最高1250美元/吨的长期成本。假如一个新CPL工厂每吨资本成本为2500美元的话,那么一项375美元/吨的成本应被包括在内以便提供15%的投资回报。因此扣除15%之后,导致可变成本加固定成本为825美元/吨,远低于历史上CPL现金生产成本的高点。不足为奇的是有这么一种为消减成本对新技术的驱动力,而且拥有高现金成本的小工厂、老工厂很难在目前的环境下生存。这些压力不可能减轻并且会更大。之所以要倡议下游锦纶织物企业也要与上下游紧密配合好,在力求创新的同时,增加锦纶织物的出口量,使锦纶上下游都能够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