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中纺机集团:依靠技术创新 再造竞争优势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3-1-28 9:26:01  

作为占有国内纺机产品销售达26.39%的中纺机集团,把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当作满足市场需求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主要手段,他们重视培育自主开发能力,形成专有技术优势,科技进步对企业发展和效益的拉动效应越来越明显。 2002年是中国纺机集团改革创新和事业发展进步的一年。在中国恒天集团公司的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中纺机集团的销售收入、利润等经济指标再创新高。集团的整体战略稳步推进,管理创新实现突破,企业文化建设初见成效,特别是科技创新实力明显增强,一大批高新产品不断推向市场,满足了市场需求。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增强集团创新能力 对于占有国内整个纺机产品市场销售达26.39%的中国纺机集团来说,把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作为满足市场需求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主要手段。其下属研发中心、公司在纺机集团的统一部署下,三个层次的科技开发体系日益完善,自主开发能力进一步提高。宏大研究院和板块中心在非织造布成套设备、机电一体化、重点产品开发方面都取得了较好业绩,企业科技开发目标与市场需求更加贴近。在积极探索高效的科技开发合作模式和组织创新方面上,经纬纺机公司牵头组织了多个厂的专家,按专业化、集约化、开放式的开放模式,只用了九个月的时间就开发出了G1751型喷气织机;宏大研究院与郑州纺机公司紧密结合,利用各自优势开发的年产6000吨纺粘法丙纶非织造布成套设备、高速卷绕头,与天津宏大公司合作开发的FA491型粗纱机,与吉林化纤合作开发的粘胶长丝半连续纺丝机;宏大化纤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的大规模新型聚酯成套装置,与仪化合作研发的5万吨大容量涤纶成套设备与工艺技术都取得阶段性成果。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企业都普遍重视自主开发能力的培育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中纺机集团下属企业,通过靠自主开发获得的自主知识产权,正逐步取代以往靠测绘、模仿的开发方式。据统计,在2002年10月的纺机展上,中国纺机集团参展的84台(套)新产品中,共有专利29项,正在申请专利的有11项,这充分说明中纺机集团的专有技术优势正在形成。 科技开发力度提高 新品逐步推向市场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纺机集团在理顺了科研开发关系后,抓住市场机遇,及时开发、试制、生产、试验项目120项,满足了部分企业的生产要求,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如为郑州纺机公司创造良好效益的GA308型浆纱机和新型预缩机、常德纺机的E2291型双针床经编机、KS高速经编机、邵阳纺机的高温高压气流染色机、LMA432型热定型机;机电一体化水平较高的产品有天津宏大的F1418型粗纱机(带粗细联装置)、经纬纺机榆次分公司的F1520SK型数控环锭细纱机、黄石纺机的MA331-200型刮刀磁棒印花机等。另外过去发展较慢的纺机专件在2002年也有了新的发展。如衡阳纺机的高速锭子、无锡专件厂的包覆锭子、短纤倍捻锭子、摩擦式假捻器等。此外,中纺机集团还按期完成了一批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和科技攻关项目,这主要包括邵阳二纺机承担的“新型染整设备及工艺技术专项”的轧卷染色机、平幅式精炼机;国家技术创新项目/FA491型粗纱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年产2万吨粘胶短纤维工艺与设备等。 由于科技进步措施力度加大,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拉动效应越来越明显。据统计2002年中纺机集团公司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的32.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1.7%。 设立科技开发基金 支持新品开发投入 2002年,中纺机集团通过努力,把一些重点发展的产品开发项目列入了国家科技项目,其中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项目一项、国家技术创新项目两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五项。 为了确保中纺机集团的科技进步和重点科技项目的顺利进行,中纺机集团自去年开始设立科技开发基金总计100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投入,为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集团还每年拿出100万元,奖励为集团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其中,在2002年期间有11位科技人员获得奖励。 对于2003年中国纺机集团科技开发工作部署,中纺机集团总经理张杰认为,要紧紧围绕产品研发和客户拓展两个关键业务环节,实施技术进步为先导,科技创新带动产品创新的策略,把宏大研究院作为集团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业务单元加以培育、扶持,并充分利用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倾斜政策,建立有效的科技开发机制和科技人员的奖励机制。在建立健全集团人才培训机制上,提高集团职能部门及所属公司经营者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工作素质,注重所属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的培育,为集团实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商奠定人力基础。 (C8004)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