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中国聚酯薄膜市场需求量正在逐步扩大
聚酯薄膜是整个产业链的终端产品之一,其生产能力、产量和需求量在全部聚酯产品中均只占很小的比例。全球聚酯薄膜应用占聚酯5%左右,中国占2%。中国聚酯薄膜工业最初发展主要应用于绝缘膜的生产上,始于60年代初,到1995年后才真正大批量生产聚酯薄膜,当时与国外同行业相比设备的能力还是很小的,单线产能为50吨/月。随着包装向高档化发展,使聚酯薄膜的产量和消费量显著增加,1990~1995年中国产量年均增长24%,消费量年均增长17%,特别是感光胶片5年间需求量平均增长了32%。预计未来中国聚酯薄膜市场需求量也将以10%的速度增长,中国聚酯薄膜市场需求量正在逐步扩大。 何谓聚酯薄膜?聚酯薄膜是以聚酯切片为原料(一种是以PTA为原料生产的聚酯切片,另一种是以DMT为原料生产的聚酯切片),采用切片熔融挤压拉伸,二次拉伸双向平衡膜生产工艺,故又称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从聚酯薄膜生产过程因素方面考虑,聚酯薄膜专用料更适宜用DMT为原料的间歇法工艺生产;影响聚酯薄膜生产的因素除了拉伸过程的工艺控制以外,添加剂及母粒是最为重要的,它们将决定聚酯薄膜的品种、质量和性能;一些特殊的添加剂及母粒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是国外大聚酯薄膜生产厂商的专利技术。聚酯薄膜是聚酯非纤领域的重要品种,由于它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磁纪录、装潢、包装、制版印刷和感光材料等领域。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的抗张强度与铝箔相当,为聚乙烯薄膜的9倍,为聚碳酸酯和尼龙的3倍,撕裂强度比玻璃纸和醋酸纤维高,其透光性达90%,经过定向拉伸,它的抗拉强度可达到钢材的接近二分之一,真可谓是“最韧”的热塑性薄膜。 目前,从整个全球聚酯薄膜供应现状分析,全球的聚酯薄膜生产能力增长呈现减慢趋势,根据资料显示,1999年,全球聚酯薄膜的产能为173.3吨,美国是全球聚酯薄膜最大的生产国,产能为33.6万吨。而亚洲聚酯薄膜的产能为102.1万吨,占世界总产能的58.9%。其中,日本为33.5万吨、韩国为29.2万吨、中国仅为10.6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6%。1990~2000年聚酯薄膜的年均增长率为4.97%;2000~2002年聚酯薄膜的年均增长率为2.88%;预计2005年,整个全球聚酯薄膜产能将达到将近188万吨,仅亚洲地区聚酯薄膜的产能就有望达到11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将近60%。 从整个全球对聚酯薄膜的需求现状分析,全球对聚酯薄膜的需求呈持续增长态势,需求量正在逐年递增,聚酯薄膜的世界需求每年增长速度为4%,2005年后有望年增长速度达到6%。因为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包装材料的薄型化、轻量化及节约资源、降低能源、可回收再利用的要求将更加严格。目前,全球人均消费聚酯薄膜220克/人,日本人均消费为2500克/人、中国人均消费为70克/人。当然,在需求量增长的同时产能也在递增,但是总体上需求还是低于产能的。例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按需求计的能力利用率基本上低于80%;由于市场产品结构的变化,预计今后几年聚酯薄膜产能和需求将继续呈低速增长,至2005年产能和需求分别为202万吨和160万吨。而中国的聚酯薄膜产能在九十年代前期高速发展,年均增长率为23.84%;九十年代后期至现在,产能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主要由于市场不景气,企业缺乏投资热情。近几年,在中国国内市场聚酯薄膜的消费结构中,包装占50%,电子/电工类占18%,其他占32%。由于产品结构、品种及其价格等原因,中国的下游用户每年仍然需要大量进口聚酯薄膜,这对于中国的聚酯薄膜行业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该事实足以证明了中国的聚酯薄膜企业在产品结构、品种、成本与价格等方面还需要下一番功夫,更说明了未来中国也将是全球消耗聚酯薄膜很大的国家。另外,由于世界上部分国家的聚酯薄膜价格较中国的相对低一些,使得中国的外经贸部于2002年1月4日公告立案,对韩国东丽世韩公司开始反倾销复审调查。外经贸部于1月3日发布公告,对原产于韩国、由东丽世韩公司生产的部分聚酯薄膜产品的反倾销税税率调整为零。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将原产于韩国、由该公司生产的部分聚酯薄膜产品的反倾销税税率调整为零,其他型号的聚酯薄膜产品反倾销税税率维持不变。对于修改的税率,中国海关也将自2003年1 月4日起执行。 今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外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为聚酯薄膜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前景,聚酯薄膜的市场需求量必将呈现出上升趋势。如今,全世界对聚酯薄膜的需求量为120万吨/年,中国的年需求增长率已经超过了10%。之所以使国内外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将目光瞄准了聚酯薄膜厂的兴建项目。例如,中国江苏省的仪征化纤股份公司与日本东丽公司合资的聚酯薄膜厂计划2004年上半年在仪征新建一座聚酯博膜厂,产能大致要扩充4倍,从目前的6000吨/年扩大到21000吨/年,投资3亿元人民币(3600万美元),指望2007年能收回成本。目前这家合资公司采用东丽公司的生产技术生产高级薄膜,合资公司扩大产能的根据是因为中国国内包装方面和电子方面的薄膜需求强劲,目前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大约为100000吨/年,年度增占率约为10%。再如,日本东洋纺也正计划再度重整事业,将扩大主力聚酯薄膜产能,抢攻包装用、工业用之市场占有率。展开PET瓶等包装材料,以及液晶、电容器、信息记录用纸等工业资材,将薄膜列为核心事业经营,推动产品差异化,以提高收益。又如,日本东丽公司预计2004年以后,高性能包装材料的需求将有所提高,因此计划到2005年为止提高其聚酯薄膜产能9600吨/年。其中东丽公司将改造它位于日本岐阜的聚酯薄膜工厂,增加4800吨/年的新产能;同时它也将各增加位于韩国Kumi和法国里昂的聚酯薄膜工厂2400吨/年的产能。现在日本岐阜工厂的产能为4.56万吨/年,Kumi工厂的产能为9000吨/年,里昂的工厂的产能为5万吨/年。东丽公司称,新生产的产品将与现有的聚酯薄膜产品不同,新产品将更有弹性,并且将用于包装材料和电子元件。还有就是印度金道尔(Jindal)聚酯有限公司将在孟买省奈锡县(Nasik)地区建一座新的聚酯薄膜厂,产能为2.9万吨/年。这将增加公司的总产能到6.5万吨/年,其中50%用于出口。Jindal聚酯预计投入15亿卢比(3125万美元),2003年11月份开始投产。印度2003年的国内需求将达9.5万吨,这些都为Jindal聚酯营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因而该公司考虑还将进一步扩展产能到8.5万吨/年。 综上所述,预计未来5年,中国聚酯薄膜的年需求增长速率将超过10%,中国人均消费聚酯薄膜将达到全球人均水平,到时候仅中国的市场需求就达到260000吨以上。目前中国加上计划新增产能才133140吨/年,说明未来聚酯薄膜还有大的缺口需要补充,因此,聚酯薄膜市场前景还是看好的,只不过未来聚酯薄膜生产企业还应该像有关专家指出的那样,去注重于开发特种功能性聚酯薄膜,提高聚酯薄膜产品的档次,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如阻燃膜、高透明反光膜、复印膜、描图膜、空调膜、电热膜等等,使聚酯薄膜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这样,才能够使聚酯薄膜的消耗量逐年上升,利润空间也将不断增大。(供稿 顾超英)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