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大国,设备依赖进口
我国聚酯生产设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70年代以前,由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限制,我国聚酯工业只停留在实验室及其工业化小试、中试阶段,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生产。相关聚酯系列产品的生产设备制造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随着70年代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等一系列国际关系的改善,我国建设了金山、辽化、天津石化和四川维尼纶等四大石油化工基地,我国聚酯工业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由于基础落后、没有生产和建设经验、建设工期紧等条件制约,我国只能采取从聚合到纺丝及其后加工成套引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的方式发展我国的聚酯工业。进入80年代,加快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自行生产聚酯生产设备是突破阻挡我国聚酯工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纺织工业设备制造业的重要任务。在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原纺织工业部的领导下,纺织机械生产企业在聚酯企业以及科研院校的密切配合下,经过艰苦努力,通过技贸合作方式和独立开发研制等不同形式,生产出了当时居世界先进水平的涤纶短纤和长丝生产设备。尤其是年产1.5万吨的涤纶短纤设备,从80年代中期开始,国产涤纶短纤生产设备独占国内市场达十年之久。90年代中后期,我国聚酯工业的航母企业仪征化纤公司,与纺织设计院、科研院校和纺机企业通力合作,一举攻克了大容量聚酯国产化难关。从而使我国聚酯聚合物生产工艺和设备跨上了世界先进水平的阶梯,客观上为近5年来聚酯产能产量的超常规高速发展打下了基矗高新技术被国外垄断在聚酯聚合物设备成就卓著之时,涤纶短纤设备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却陷入了迟滞。也就在此时,国外单线年产3万吨、5万吨的涤纶短纤生产线乘着大容量、多品种、高效率的行业发展大潮,先后蜂拥而入,其足迹已经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几乎把国产生产线逐出了新建项目领域。 我国在涤纶长丝生产设备领域,近年来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但在高端产品上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总体上看,我国聚酯生产设备制造业仍然处于跟踪模仿阶段,还没有真正走上自主开发,不断创新之路。 反观欧、美、日等发达地区和国家聚酯工业设备生产厂商,在本地区聚酯工业低迷不振、聚酯设备市场日趋萎缩的逆境中并没有放弃努力。 他们根据聚酯工业对聚合、纺丝和后加工等不同生产环节所提出的大型化、连续化、高效率、低成本、多功能的特殊要求和下一步发展趋势,加大科技开发研究的人力物力投入,不断开发出新的生产工艺和加工设备,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其重点就是推向中国等聚酯工业迅速发展的地区市常从近年我国建设聚酯类项目所采用的设备情况分析,在聚酯聚合物设备方面,中外设备制造商和工程承包商之间展开的市场争夺战处于胶着状态,50%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双方攻防转换的鸿沟。在涤纶长丝设备方面,低端产品市场已经是国产设备的一统天下,而在高端设备上则由国外产品独占。在涤纶短纤设备方面,国产设备陷于被动局面,5年来已经投产的8条年产5万吨涤纶短纤生产线和正在建设即将投产的4条同样规模的涤纶短纤生产线都是国外产品。我国聚酯生产设备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C8004)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