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中美纺织品贸易 :一段酸涩的故事


来源:《中国纺织报》     发布时间:2003-1-22 8:53:37  

去年末,美国纺织品生产商协会(ATMI)向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CITA)提出申请,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5种纺织服装商品实行特别保障措施。此举引起了中国有关部门和业内人士的极大不安。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会长王沈阳专门致信CI-TA主席里奥纳多,对ATMI的动议表示强烈反对。 美国人盯上了数量   加入WTO给中国纺织业的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加入WTO第一年中国纺织业已经享用了一道“大餐”:受限制的275个配额类别中,有99个已经全部取消和部分取消配额限制,据初步测算涉及金额约40亿美元,占过去配额产品出口总金额的1/3。其中输美产品中取消配额的涉及出口金额17亿美元,占过去对美受配额限制出口产品总金额的29.7%。   商品配额的取消成为2002年上半年我国纺织品出口逐步扭转2001年下半年以来不利局面的重要动力。   但是2002年9月上旬,一直强烈反对给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待遇的ATMI终于按捺不住地向中国同行“开火”了。   ATMI指称,2002年前6个月,中国纺织品及服装对美出口的增长达到历来最高水平。该协会公布的材料显示,2002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的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增加近9亿平方米。与2001年同期比较,来自中国的针织布料数量增加22314.5%、胸罩数量增加167%、手套数量增加173.2%、睡衣数量增加455.6%,而以纺织品制造的行李箱数量则增加416.8%。   为此,该会于2002年9月5日向CITA提出申诉,要求对若干中国纺织品及服装进口实行特别保障措施,主要针对针织布料类别222碃、胸罩碂类别349/649碃、手套碂类别331/631碃、睡衣碂类别350/650碃及以纺织品制造的行李箱碂类别670碃。此外,ATMI还要求,假若从中国进口的卷曲收缩长纤维纱数量持续上升,CITA应考虑实施额外配额。   中国有关部门认为2002年以来对美纺织品出口的增长是一种正常现象,部分产品尽管数量剧增但主要是从其他国家争得了市场份额,而美国的进口总量并没有超常增长,所以美方的“扰乱市场”之说不能成立。   但是,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还是显得忧心忡忡。他说,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低单价、数量型增长模式在国际贸易中总是处于被动局面。美国方面主要就是盯住了中国产品的数量。   价格!价格!价格!   “薄利多销”无疑算得上一种开拓市场的法宝,但是在中国纺织品出口领域,这个词却透着深深的苦涩。   ATMI指责中国企业2002年利用低价倾销的手段冲击美国市场,该会举出了一些数字:针织布料平均单价降低60%,纺织品制造的行李箱平均单价下降62%,胸罩则以每打29美元的价格“低于所有主要供应者”。   记者致电国内有关部门求证ATMI的“指控”是否属实,但遗憾的是,所问的部门均告知“海关统计没有如此详细的数据”。   但多方人士均表示,量增价减的确是2002年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一个重要现象。   据了解,服装出口价格下跌实际上已经持续5年,而2002年问题尤为严重。据海关统计,2002年5月我国出口服装平均单价仅为2.05美元,比上年下降了13.16%,比1997年的平均单价下降了1/3,其中毛制女便服套装、合纤制连衣裙、毛制女长裤、女浴衣、滑雪服等多个品种下降幅度超过2/3。   “广交会上一打正品的衬衫只要1.5美元。在国内售价二、三百元人民币的衬衫出口价格充其量也就10美元左右。出口价格比国内价格都要低得多,难怪别人要说你倾销。”中国服装集团公司进出口部秦主任感慨地说。   浙江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韩礼成说到价格战显得有些激动:“中国人往往不是被外国人打败,而是被自己打败的——价格战是我们一些企业致命的缺陷!”他无奈地说,自己曾经多次呼吁企业团结一致协调好出口价格,但是不少企业老总马上回答道:“这样一来我们一大批企业就要死掉。”因为一些中小企业靠的就是“让利不让市场”这一招。   中国服装集团公司进出口部秦主任说,国外采购商利用国内企业无序竞争的缺陷,经常同时在几十家企业及外贸公司中询价和迂回谈判,使企业间的竞相压价愈演愈烈。 创名牌,不得不走的漫漫征途   放眼长远,曹新宇呼吁,中国纺织品出口一定要跳出依靠“低价大量”开拓市场的怪圈,花大力创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出口单价,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浙江野风集团总经理许尚炎表示,创品牌、走中高档之路对于企业的好处当然毋庸多言,但是他也指出,“中国企业离世界品牌还有很远的距离。”   他说,在国外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中,各种产品的国际品牌已经形成格局,譬如美国消费者买品牌运动鞋只认NIKE,买品牌运动袜只认POLO。   中国服装集团公司进出口部秦主任认为,美国纺织品服装市场留给中国的主要还是低档产品,中高档产品基本被欧洲品牌占据。“不少中国服装在面料、加工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已经很小,但品牌差距却使得我们的产品附加值与他们有天壤之别。”   据了解,自1999年外经贸部在全国开展创名牌出口商品活动以来,已经公布了四批共计118个品牌的“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名牌出口商品”,其中纺织服装类品牌有38个。 “创国际品牌不仅要敢于投入,还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我们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许尚炎对这些国际市场上的“未来之星”的忠告。 (C8004)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