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企业应从质量管理及产品造型上寻求突破
作为全球制鞋大国,我国制鞋业已有良好基础,但进一步发展的前景并不乐观。业者指出,这一产业必须走出质量管理的误区,遵循工业设计规律,在产品造型设计上寻求产业发展的突破。 我国是鞋类生产和出口大国,连续5年占据全球50%左右的市场份额,现已形成广东、福建、温州、成都、重庆五大鞋类生产集散地。然而,我国制鞋业进一步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一是我国制鞋工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极低,一直是粗放型经营模式发展,低价竞销现象十分严重,鞋类生产企业中90%以上属家庭作坊式企业,年产量在1万双鞋以下,竞争力不足。二是产业科技力量薄弱,设计能力低下,高档产品生产能力不足,舒适性、功能性新产品研究与国外差距很大,配套材料、零部件仍未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后劲。三是鞋类产品质量问题突出,企业质量意识淡薄,经常出现缝制、粘合及包装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有关数据显示,虽然我国鞋产品占据全球市场的一半,但我国制鞋企业多数只赚到了加工费,很少有企业是以自己的品牌进入国际市场。业者为此指出,要保持我国鞋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和产业地位,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走出质量管理中的误区。现代皮鞋产品的质量不仅体现在不开胶、不断底、不掉跟、不裂面、防滑、耐磨等硬性物理指标,而且更要满足造型美观、穿着轻盈舒适、通风透气、符合人体工程学、生态学与卫生学的原理等软性指标。其次要遵循工业设计规律,创立自有品牌。从服饰着眼、以工业造型设计为理念、融入民族文化内涵,是现代皮鞋设计的精髓;一流的材料配上独特的设计视角是鞋类产品永恒的设计追求。第三要认识到遵循工业造型设计理论是现代皮鞋设计的基础。鞋产品设计属于工业造型设计中的消费品设计,具有三维设计特征,物质功能、艺术造型、物质技术条件是任何一款皮鞋产品的三个基本要素,皮鞋造型具有物质产品与艺术作品的双重特征。 (C8004)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