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售价小幅上涨 销售进度明显加快---近期国内棉花市场动态(至3月25日)
■ 国内棉花市场交易快报 一周来,内地主产区棉花销售价格涨幅明显。各品级棉花主体价格分别为:129级近9000元(每吨,下同);229级8700元;329级8370元,平均较3月上旬上涨150元。 截止22日,3月份内地329级产地交货均价(注:产地交货均价为加权平均价)约8300元,较上年同期12650元下降34%。 上周价格涨幅较大的有湖南、湖北等省,平均较3月上旬上涨300元。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价格上涨幅度相对较小,一般在100元左右,山东、河北局部地区因2月以来报价相对较高,上周销售价格变化不大;陕西、甘肃等非主产区交货价也没有明显变化。 目前国内棉花价格已经接近收购初期成本价,由于此前多数棉花经营企业能够保本经营,加上经营者大多看好后期市场,因此业界普遍认为全年有望实现保本微利。 价格上涨的同时,棉花销售明显加快,结算方式也有利于经营者。多数被调查企业对销售进度表示满意。河北、山东有企业表示,除9月份高价收购的一批棉花外,中后期收购的新棉基本销售一空,且不少企业明确表示,款到交货。 据调查,进入3月份,棉纺织企业又迎来了黄金季节。市场方面,棉纱和包括化纤在内的纺织原料价格低谷回升。这是上周国内棉花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 ■ 新棉收购情况及植棉意向快报 国家统计局日前对全国835个县7.7万农户的种植意向调查显示,2002年度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将大幅下降。 据调查,2002年棉花种植面积约为398万公顷,合5970万亩,比上年减少 1230万亩,减幅17.3%;低于2000年度6062万亩的种植水平。八个主产棉区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幅较大的三省为新疆、安徽和河南。减幅分别为21.8%、17.7%和10.3%。以此测算,三省种植面积分别为1330万亩、450万亩和1150万亩左右。湖南、湖北、山东、江苏减幅在7%-9%之间,河北减幅最少,为2.9%。 与此同时,国家计委所属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计划、物价部门农产品成本调查队对全国830多个县15000多个农户今年种植各种农作物的意向进行了专项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2002年与2001年相比较,棉花面积有较大幅度减少,缩减约19.2%。 而此前,农业部发布的《2002年中国农村经济预测报告》中预测,2002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将减低到413万公顷(6195万亩)左右,同比减少14%;棉花产量将降低到470万吨,同比减少11%。 由此可见,新年度国内棉花面积大幅减少已成定局。据分析,棉花种植面积减少主要受本年度以来国内棉花价格影响。2001年以来全国棉花增产20.4%,创1991年来的最高,同时全球棉花面积也创历史最高水平,致使国内棉花价格大幅回落,棉农收入下滑。本年度以来,国内标准级棉花收购均价为352元/担,较上一年度下降30%。同时销售价格也大幅下跌,据国家统计局对100个县农村集贸市场价格调查显示,2001年年底棉花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19.4%,是降幅最大的农产品,有的地方降幅高达50%,只相当于十年前的水平。 ■ 2002年国内棉花供求矛盾趋缓 据农业部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分析,2002年我国棉花供大于求的矛盾较2001年度将有所缓解,但不会根本好转。受棉花生产成本因素的制约,2002年国内棉花价格不会在2001年价格的基础上继续下跌,但受供求关系、国际棉花价格以及加入WTO之后81.85万吨进口关税配额等诸多压力,国内棉花价格的上涨空间极其有限。 首先,供求形势较2001年会有所缓解,但前景仍不容乐观。由于2001年国际、国内棉花价格均走到了近十年的最低水平,特别是国内收购价格已经跌破了农民的种植成本,致使许多农户植棉亏本,无利可图,这将导致一部分棉农在2002年改种其它作物。据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对全国1155个植棉农户2002年种植意向调查分析结论,棉花播种面积将减少17.4%,当年棉花产量也相应下调。2002年的棉花消费量有可能与上年持平。即便是这个结论还要看2002年棉花播种期间,棉区粮食及其他农作物与棉花的种植效益比,还要取决于我国纺织品的主要出口国美国、日本等经济的真正复苏。因而,2002年国内棉花供大于求的矛盾不会有根本的好转。 其次,受棉花种植成本的制约。2002年国内棉花价格不会在2001年棉花价格的基础上继续下跌。按照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棉麻局的统计结论,2001年全国棉花的平均收购价格340元/担,这一价格不仅是自1993年以来我国棉花收购价格的最低水平,而且已经跌破了十年来357.8元/担的棉花种植含税平均成本(参见1991—2000年国家计委价格司统计资料)。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价格下,2001年农户植棉完全是无利可图的。 第三,2002年棉花价格的上涨空间极其有限。一方面,我国棉花收购价格从1999年准放开,2001年完全由市场形成后,棉花价格的高低愈来愈与棉花的供求状况密切相关。当国际、国内棉花市场供不应求时,棉花价格可能上升;当棉花市场供大于求时,棉花价格自然下跌。种种分析表明,2002年国内棉花供大于求的形势不会根本好转,所以2002年棉花价格没有多少上升的空间。另一方面,我国棉花价格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价格的影响,特别是2002年我国加入WTO以后,将会受到1%关税的81.85万吨进口配额等因素的制约。一旦国内棉价上升,国外的棉花会很快进来,届时棉价又会相应下跌。 ■ 消息面动向 本周最令业者关注的消息莫过于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计划于近期推出2001年度商品棉上市交易。自去年11月初暂停交易,至今已近四个月了,据了解,此次交易市场推出商品棉交易,具有深刻的政策面背景,农发行已要求棉花信贷资金发放和管理与商品棉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交易结合起来,以提高农业发展银行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同时促进商品棉规范交易,具体实施细则正在制定中。新的商品棉交易将采用全新的交易办法和管理机制,在规范交易、方便用户、防范风险、质量保障、会员和客户的信用管理等方面均有新的举措。虽然目前具体规定尚未正式出台,但相信其对规范未来国内棉花市场交易意义深远。有关这方面的动向,本刊将予以全力跟踪报道。 继新疆人大代表在两会期间提出在新疆建立棉花期货交易所的建议后,最近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总经理李经谋也向全国人大提出建议,尽快批准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棉花等农产品的期货交易。他认为,经过长期规范整顿,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已步入稳步发展阶段,从各方面考虑,在郑商所上市这些农产品期货的条件已经具备。虽然仅仅停留在建议上,短期内实施的可能性较小,但无疑反映同业者的共同心声----开办棉花期货,形成预期价格,健全国内棉花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已势在必行。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