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面对入世中国棉花首先应做好四件事


来源:中国棉花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2-1-11  

全国“十五”优质棉科技产业化服务项目组首席专家毛树春研究员日前在出席某论坛演讲时就中国入世与棉花问题接受了农民日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你在演讲时着重提到,为了确保产棉大国地位,确保国家棉业的经济安全,我国棉业应充分利用“入世”后的3年过渡期,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主攻方向,提出应对策略,提高棉业竞争力。你是如何看待我国“棉情”的? 毛树春:首先要对我国棉业作出基本的判断。我认为,棉花在我国是产业关联度最长的大田经济作物。因为它不仅涉及2-3亿产区棉农的切身利益,还牵连着流通领域几十万、纺织工业1300万员工,如果再加上印染、服装行业,它的产业关联度是当今任何一种农作物都不可比的。同时,作为世界棉花贸易的调节国,中国棉花始终会是全球棉花贸易平衡的重要因素。所以,“入世”后我国在全球的生产大国、纺织工业大国、纺织服装消费和出口大国的地位不会改变,棉花生产的经济地位将会进一步加强。 记者:能具体谈谈“入世”后我国整个棉花(棉业、生产)与竞争对手的优劣对比情况吗? 毛树春:“入世”后影响我国棉花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质量和价格。分析表明,整个棉业的竞争对手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原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乌兹别克斯坦等。美国是全球原棉最大的贸易国,品质类型多,纤维一致性好,原棉的遗传品质和生产品质明显好于我国,但也有明显的不足,机械化收获含杂量明显高于我国。当前困扰纺织工业使用国棉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三丝”的污染,由于索赔,企业不敢接受订单,额外成本也增加很多,这主要是千家万户收、晒、储和包等家庭作业造成的,提高棉区农民的质量意识已迫在眉睫,增加这方面的投入也是必要的。棉纱的竞争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等,这些周边国家的劳动力成本都比我国更低,且有较好的纺织机械,棉纱的竞争力优于我国,但是总体实力不及我国。棉布的竞争来自日本和韩国,这些国家的纺织设备先进,精梳纱和无梭布比重高,是我国高档面料的主要进口国。 有些人片面认为,我国棉花生产成本一定高于发达国家。但经对全球棉花生产成本进行具体分析时,结果却截然不同。这些结果说明,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工资成本优势,多年以来强调提高单产对有效降低成本的作用也是明显的,发展棉花生产的资源优势则更加突出。 记者:现在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就是“入世”后我国棉花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采取哪些应对策略,才能确保我国的产棉大国地位和国家棉业的经济安全? 毛树春:迎接入世的挑战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在2-3年内必须做好四件事。 首先是进行棉花品种、品质和生产布局的结构性调整,拉开原棉质量档次。 其次是搞好棉花生产的信息化服务。要搞好信息化服务就必须有信息源,要有一个获取、研究和开发信息的正常途径,这样才能保障信息的准确。我们在承担优质棉科技产业化服务项目时进行了尝试,取得了成功,正逐步向形成具有权威性的“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努力,但还没有一种机制予以保障,为此尽早成立国家棉花科技产业化协会,将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第三是流通领域的市场化步伐要加快。通过资源重组进行优化配置,形成大的收购和加工企业,原棉定级定价标准要全面与国际接轨,最大限度地降低流通成本,确保加工对原棉品质产生尽可能小的损害。 第四是看好国门。加快研究建立棉花病虫害检疫检验与原棉质量新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规避市场风险,确保国家棉业的经济安全。 记者:受2001年国际棉花市场升温、国内棉价大幅上扬的影响,2001年国内棉花播种面积明显扩大,棉花总产再创新高,但棉价却一路走低。你认为应如何客观评判2001年的国内棉花市场状况?根据你的分析,2002年我国棉花(生产、加工、销售)将呈哪些走势? 毛树春:2001年全国棉花单产和面积大增,总产创历史第三个高产年,预计达到500万吨以上。关于2001年棉花消费走势,总体评价是当年生产量与需求量呈大致平衡略有剩余的走势。对比分析可见,2000年全国用棉450万吨。2001年1-10月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443.3亿美元,同比增长2.14%。据纺织服装权威人士预测,2001年全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小有增长,纺织用棉总量将保持2000年水平,加上絮棉、损耗及其它用棉25万吨,全年国内需求量达到475万吨。不过由于上半年棉花的高价位,1-8月棉纱净进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内企业对原棉的需求。此外,2001年原棉总量增加,将改变资源短缺导致价格上涨对纺织工业的不利影响,2002年纺织工业呈利好前景。 总体上,2002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将呈减少的走势,但是减少程度还要取决于从现在到4月播种前这100多天的价格变动,由于南半球棉花收获正是我国棉花播种的季节,提请各地应注意它的面积和产量的变化,这样对当年种棉多少会有很大的帮助。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