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棉改与纺织业发展专题之三:我国棉改对纺织业的影响分析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2-1-8  

   三、我国棉改对纺织业的影响分析
  --国际国内棉花价格渐趋接轨,纺织工业生产成本降低,出口竞争力增
强。
  1、2001年-2003年国际棉价将下滑后趋于回升。
  2000年底以来国际棉价一路下跌,国内棉价却长期居高不下。2001
年上半年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最高时曾达2500元/吨),导致我国纺
织业相对成本激增,棉纺织业、粘胶纤维制造业均出现利润下滑、出口萎缩的现
象。
  2001年10月底,国际棉花展望A指数(Cotlook A Ind
ex)跌至30年来的最低点;11月份由于各主要产棉国的成本均高于棉价,
以至于出现在低价位上惜售的现象,A指数开始回升。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
(ICAC)的最新预测,2002/2003年度世界棉花生产将下降,消费
将上升,A指数平均为49美分/镑,比2001/2002年度上扬6.5
%。
  2、受棉改影响2001年-2003年国内棉价将呈加速下降而后缓慢回
升的趋势。
  新棉改政策赶在2001/2002棉花年度之前颁布,其核心内容之一为
棉花流通体制的彻底市场化,即彻底放开棉花收购、棉花的储备与经营分开、鼓
励棉纺企业和经营企业到棉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专家预计,市场化政策将在2
001/2002棉花年度内逐步深化,使国内棉价能够初步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在2002/2003棉花年度,棉改政策将充分推行,国内棉花流通渠道得
以理顺,棉价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国内市场供求。入世后预计将有大量国际棉花
(到2005年,中国进口棉花配额将占国内棉花消费的20%)进入国内市场
,棉价能够基本“盯牢”国际市场价格,跟随国际供求。
  2000年8月新棉花年度开始后,棉花产量由1999/2000年度的
382.9万吨骤升至442万吨,升幅达15.4%,而同期国内消费需求仅
微增4%,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但由于棉花流通体制不畅以及监管不力,国内
棉价出现反常性的高涨,并且到2001年7月始终居高不下。2001年8月
新棉花年度开始后,ICAC预测中国棉产量继续保持高增长,而消费低迷不
振,再加上棉改政策颁布后棉农、棉花经营企业及加工企业对棉价市场化的普遍
心理预期,国内棉价开始快速下调,以反映真实的供求关系,目前国内329棉
价比国际棉花A指数仅高约600元/吨。2002/2003年度,ICAC
预测中国棉产量将下降4.6%,而消费基本保持不变,而棉改政策预计已充分
实施,再加上入世后国内国际棉市初步融合,预测国内国际棉价将于2001/
2002年度逐步缩小差距,2002/03年度基本实现接轨。
  3、纺织企业相对成本降低、出口竞争力增强。
  2001年8月份新的棉花年度开始后,由于国内国际棉价差距明显缩小,
我国纺织工业,尤其是棉纺织工业出口竞争力大大提高。以棉纱线为例,200
1年1-7月,我国出口棉纱线12.7万吨,进口32.03万吨;8-10
月,我国出口棉纱线7.67万吨,进口棉纱线12.94万吨,仅仅三个月,
我国棉纱线出口竞争力系数就从-0.432上升到-0.256,升幅为4
0.7%。
  根据我们的预测,国际国内棉价将在2002/03年度基本实现接轨,我
国纺织企业的棉花成本将与国外企业大体保持一致,这意味着纺织工业的相对成
本将大大降低,我国纺织工业劳动力资源低廉的比较优势将充分体现,出口竞争
力有所增强。
  具体到各子行业来说,国内国际棉价接轨,也使棉短绒及棉浆粕的价格接
轨,受益最大的将是以棉花为主要原料的棉纺织业和粘胶纤维制造业,而它们也
是我国重要的出口行业。而以纯棉布及棉混纺布为主要原料的服装业也将在一定
程度上受惠。
  --棉花质量有所提高,纺织工业后整理成本下降,面料水平提高。
  与进口棉花相比,目前国产棉花不仅价格偏高,而且在质量上也不占优势。
由于国内棉市缺乏有力的监管,我国棉花在存贮、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
题,严重影响棉花质量。举例来说,异性纤维(俗称“三丝”)混入棉花中(目
前国际市场要求棉花中“三丝”含量不能超过8克/吨),在除杂工序中易被拉
断或分梳成更短、更细的纤维,形成大量纤维状细小疵点;纺纱时,这些疵点极
易造成细纱断头,降低工作效率;织布染色后,会在布面出现各种色点,严重影
响布面外观质量,造成纱、布、印染布等级下降,最终影响产品的内销及出口。
据估计,一个中型棉纺企业每天投放300到400人专门负责挑拣异性纤维,
企业每年为此付出200多万元,等于每吨棉花增加400多元成本。
  新棉改政策的另一大核心内容为加强市场监管和棉花的质量管理,为此专门
出台了两个法规性文件:《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及《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
管理暂行办法》。这两个法规性文件对棉花的收购、加工、销售、承储各个环节
加以约束,并且对生产及销售棉花加工机械、棉花收购及加工的资格认定作出管
理。可以说,如果这两个法规能够得到正确贯彻,将使棉花市场进一步净化,棉
花质量监督得到规范,从而真正提高国产棉花的质量水平。
  我国印染及后整理工业的落后一方面是因为技术水平与国际上差距明显,另
一方面也是因为国产原料的质量存在相当的问题。此外,我国目前的面料水平与
国际差距也十分明显,50%以上的服装面料依赖进口。预计随着此次棉改
的深化,国产棉花质量将有所提高,这将大大降低我国纺织企业在处理原料上的
成本,且降低印染及后整理工序的成本,同时提高我国的面料水平,减少对进口
面料的依赖程度。
  具体到各子行业来说,棉质的提高变相降低了棉纺织业和粘胶纤维制造业的
生产成本,又降低了印染及后整理业的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服装行业的面料水
平,从而促进整个纺织行业的发展。

  附:我国部分含棉纺织产品出口竞争力变化
----------------------------------
 项  目    单位       2001年8-10月       
   
              累计出口   累计进口  出口竞争力系数 
----------------------------------
棉纱线合计    万吨   7.67  12.94  -0.256 
 其中棉纱    万吨   2.24   8.24  -0.573 
 棉织物     亿米   9.09   3.85   0.405 
  其中纯棉布  亿米   7.19   3.00   0.411 
  其他棉纺织品 亿条   7.39   0.08   0.979 
  棉针织服装  亿件   9.37   0.5    0.899 
----------------------------------
----------------------------------
 项 目    单位        2001年1-7月
              累计出口   累计进口  出口竞争力系数
----------------------------------
棉纱线合计    万吨  12.7   32.03  -0.432
 其中棉纱    万吨   4.62  21.86  -0.651
 棉织物     亿米  20.29   9.34   0.370
  其中纯棉布  亿米  15.33   7.2    0.361
  其他棉纺织品 亿条  15.86   0.09   0.989
  棉针织服装  亿件  22.57   1.01   0.914
----------------------------------
  注:此表系根据海关统计数据计算(出口竞争力系数=净出口量/进出口
量)。(未完待续)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