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入世”后国内棉麻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1-12-13  

(西安市棉花公司 徐亚威)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无疑将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这一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棉麻企业来讲,“入世”如同是一场风暴,抗得住,我们就能“死而后生”,抗不住,就会“生而后死”。因此,面对“入世”的新形势,棉麻企业必须认真思考,认真研究对策,找出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以适应“入世”后的形势需要。 一、“入世”后棉麻企业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 1、观念问题。观念问题是制约棉麻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棉麻企业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成长于计划经济年代,在根子上带有比较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加之改革开放后棉花市场相对于其他市场开放较晚,因此,棉麻企业干部职工队伍思想普遍缺乏危机意识,市场经济观念淡薄。这种情况不仅制约了棉麻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面对“入世”,面对开放的棉花市场,面对即将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同业,棉麻企业在观念上与客观形势发展差距更大。这是棉麻企业在“入世”后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2、人才问题。人才问题是制约棉麻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人才是企业良好运作的主要支撑力量。棉麻企业在几十年一贯制的运作过程中,运作路线相对单一,操作方式完全程式化,所以对人才的需求不够紧迫,因此,普遍不够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以至出现人才老化和严重不足。笔者曾接触过一些棉麻的老总,一说起人才问题,都感到力不从心,很多事情都由于缺乏可用之人而被耽误了。那么面对“入世”后的国际大市场,我们又有多少人才可用,又有多少人懂得世贸游戏规则,又有多少人可以适应新的经营管理需要?高素质、年轻化的人才奇缺,将是“入世”后面对的关键性问题,务必引起棉麻企业的高度重视。 3、机制问题。棉麻企业由于改革相对滞后,管理机制、经营机制、分配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棉花企业的发展。近几年不少棉麻企业虽然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对企业的产权制度以及经营机制,分配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收到一定成效,但从棉麻的整体情况来看,大多数棉麻企业至今仍然是社企不分,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管理落后,经营机制上仍然沿袭旧的模式,这些都大大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由于企业干好干坏一个样,收入分配上吃“大锅饭”,不能根据贡献大小拉开收入差距,干部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很难真正调动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搞活搞好企业就成了一句空话。 4、组织结构和规模问题。棉麻企业的组织结构已不能适应市场形势变化的需要。棉麻企业在几十年的经营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组织架构,这一组织架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而建立的,但相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模式,显然已表现出了较多的不适应性,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如现在不少棉麻企业在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上,依然是上级行政机关有什么部门、企业就有什么部门,人员也要对口,造成了大量的人员浪费,而真正搞经营的人员却少得可怜;在经营机构上也多有重复;在加工网点设置上,不论棉花多少,各产棉地(县)自己都有一套加工专用设备,造成了资源浪费。 国内棉麻企业组织规模普遍偏小,也是面对“入世”急需改变的问题。棉麻企业长期生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受行政体制的制约,普遍存在“画地为牢、条块分割”及“小而全”的经营方式,加之企业产权不清,上级干预过多,收购资金由国家按需供给,有不少的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危机的存在,不愿联合形成大集团。有些即便是形成了“集团”,也往往是松散型的,经营中常常“貌合神离”,很难真正把劲使到一处。资金的分散和经营上的各自为政,造成棉麻企业至今难以形成大的经营气候,难以有大的作为,这样不仅谈不上规模效益,而且由于缺乏竞争力及抵抗风险能力,现今“小而全”的棉麻企业“入世”后也很难适应国内国外两个大市场以及大市场带来的大流通,对人才、资金、加工设备等规模能力的要求,市场上一有变故,就会首当其冲的受到打击。 5。信息流通问题。棉麻企业信息流通不畅,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础,然而对棉麻企业而言,却存在着大量信息难以流动的问题。一方面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少有人收集整理信息;另一方面信息的流通手段跟不上形势要求。有不少棉麻企业还缺乏信息交流工具,有的棉麻企业虽然初步具备了条件,但缺乏发布收集信息的意识,信息渠道过于单一,因而致使不少企业的信息资源被搁置,得到的信息也往往滞后于市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与市场不配套,成为无效信息,因而错过了不少的经营时机。而对外资企业来讲,这又恰恰是他们的长处,他们无论是在信息意识上,还是在信息设备、信息收集运用手段上都大大优于我们。 6、市场流通问题。国内棉花交易市场不健全,交易网络呈现断层,使棉麻企业在大市场、大流通中表现出不适应。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始自1996年,在短短的几年中,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棉花流通体制,流通渠道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但是由于新旧棉花流通体制交叉错位,以及棉花市场的发育 尚需一个过程,因之,当前国内棉花市场网络还不够完善和健全。面对此种情况,棉麻企业往往不是主动出击寻找市场,而是等待观望,表现出对市场经济的极度不适应性。那么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大市场,如何与外国棉麻打交道,如何把棉花销往国外市场,使国内外两个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大市场,对棉麻企业来讲,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二、相关政策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市场经济体制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而言,是一个全新的经济运作模式。棉麻企业要适应改革新形势的需要,就要不断地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知识、新概念、特别是面对“入世”的新形势,更要加强学习与世贸相关的游戏规则,以提高适应新体制的能力。要彻底摒弃计划经济体制的那一套旧模式、旧观念,树立全新的观念和思维模式。要认识到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谁的竞争能力强,谁就能得以生存。在“入世”在即的情况下,棉麻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市场竞争中去,要敢于创新,勇于拼搏,以市场经济的新要求管理经营企业。 2、加强培训,招聘人才,使用人才。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开发和利用,想尽办法招揽人才,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了制胜的主动权。国内企业近年来也开始重视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工作,特别是合资企业与私有企业这方面工作进展得更快一些。但就我们棉麻企业来看,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差距。 棉麻企业的发展靠人才,“人世”后这一点尤其重要。针对当前人才缺乏的现状,棉麻企业要想方设法多招聘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还要大力挖掘企业现有人才,特别是复全型的管理人才,大胆任用,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要建立培训机制,对干部职工坚持有计划的开展培训,组织他们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学习世贸组织的有关知识和规则,以不断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只有如此,棉麻企业才能跟上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在“入世”后有所作为。 3、打破条块分割,加强联合,走集团化的道路。棉麻企业当前各守山头、不相往来的做法显然已落后于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走强强联合、携手合作之路,无疑是棉麻企业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棉麻企业抵御“入世”后入驻中国市场国外同业的有效办法。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以资本为纽带,加强同业内外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体,通过优势互补,力争把棉麻企业做大做优,切实增强实力。只有如此,棉麻企业才能真正占领现有阵地和扩大市场份额,走进国际市场,并且能在“入世”后,与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同业一决雌雄,打出一个漂亮的反击战,把我们的棉花市场扩展到海外去。 4、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在当前新形势下,棉麻企业旧的经营管理体制已完全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对此情况,我们要认真研究,认真对待。要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加速棉麻企业的改革步伐。在产权结构上,要明晰产权关系,逐步向产权多元化方面发展;在管理上,要实现社企分开,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制、自我发展的独立经营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经营上,要实现灵活经营,加速经营结构的调整;在分配机制上,要实现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进一步调动、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改革的实践中要大胆创新,只要符合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符合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我们都可以试、都可以干,要善于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创造出新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运作机制和体制。 5、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加强市场建设。 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没有信息的交流与流动,企业就等于失去了耳目,就会迷失方向。棉麻企业要振兴和发展,要适应“入世”后的挑战,必须重视信息工作。在当前,要着力建立健全信息交流网络,舍得投入资金,舍得投入人力。要大力培养一支信息管理队伍。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