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近期国内棉花交易及新棉收购情况概述(截止12月10日)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1-12-13  

    (本网特约撰稿 桐怀)■ 国内棉花交易情况      国内棉花市场价格在经历了十一个月的持续疲软后,12月上旬,国内棉花价格在低位上趋于稳定,局部地区小幅上扬,黄河海域的植棉省份,棉花市场价格明显回升。各主产省交易市场成交价格标准级锯齿棉每50公斤(下同)实际平均价格为396.94元(每吨7938.8元),比11月下旬的398.94元(每吨7978.8元)下降0.50%。其中,河北省棉价上升5.26%;长江流域棉区的市场价格已升至8000元/吨以上;229级棉产地交货价大多稳定在8200-8400元/担。12月上旬,主产省棉花价格最高的是新疆区441.67元(每吨8833.4元),最低的是湖北省为361.67元(每吨7233.4元);其它省棉价在385元(每吨7700元)—420元(每吨8400元)之间。     为降低原料成本,纺织企业开始外出采购,原棉库存开始增加。据了解,湖北、四川、江西等省区的纺织企业到山东、河北棉区大批量集中采购棉花;部分纺织企业着手增加原棉库存,对棉花价格的回升产生积极影响。     部分棉花企业持货待售,市场上主要销售质量稍差,品级较低的棉花,留存高等级棉和品质较好的棉花,因此局部地区高等级棉偏紧。本周国内主要地区报价大多由实际到厂价改为产地交货价,一些企业索性等客上门,表明为数不少的棉花企业对市场价格回升抱有很大的期望。     但我们认为,对目前棉花市场出现的上升势头不应过分乐观。一个主要原因是下道市场表现不佳,对国内棉花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不能消除。据监测系统了解,目前棉纱、棉布市场需求非常疲软,价格不断下跌。一些棉纺织企业原棉库存超过两个月;个别企业产成品库存甚至达4-6个月,销售异常艰难,没有能力大批量购买新棉。有棉麻公司反映,交付纺织企业的原棉很难一次性回款。随着纺织业旺季的即将结束,此后的市场预期更不乐观。     另一原因,尽管本周市场出现好转迹象,但新棉销售价格仍然低于一些地区成本价格。同时,一些靠集资收购的企业由于在年底急于收回资金,采取低价销售策略,使同等级棉市场价格差距拉大。据长江流域企业反映,目前229级棉市场价格仍然不能达到企业所期望的8600元/吨以上的水平。     但从长远看,国内棉价已经触底,后市应会逐步转暖,春节后有可能反弹。棉纺企业应适时逢低增加棉花储备,有收购资格的企业应增加直接收购数量。     ■ 新棉收购情况快报     12月上旬,棉花主产省标准级锯齿棉每50公斤(下同)实际平均收购价为335.93元,比11月下旬的338.2元下降0.67%,比去年同期下降32.29%。其中,河北、安徽、河南省棉价分别下降0.7%、2%、2.59%;湖北省、新疆区棉价分别上升1%、1.39%。12月上旬,主产省棉花收购价格最高的是新疆区365元,最低的是河南省为313.67元。其它省价格在326.5元-352.5元之间。     ■ 当前国内棉花产购销情况调研报告     11月中旬,总社派出六个调查组,分赴新疆、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湖北、安徽、湖南、江西九省区,调查当前棉花产购销情况。总体看,棉花丰收已成定局,产量高,质量好;供销社发挥了主要作用,收购进度快;棉花购销价格大幅、快速下降,销售进度缓慢,纺织企业形势严峻,棉花企业经营困难,棉农增产减收。简报如下:     一、 棉花产量高,质量好,收购进度较快     入秋以来,棉区连续两个多月天气晴好,霜期推迟,棉花一开到顶,霜后花很少,多数地区已全部采摘,棉花产量高,质量好,丰收已成定局,是继1984年和1991年后的第三个高产年。冀鲁豫棉区由于大量推广抗虫棉等优良品种,加上天气帮忙,管理跟上,走出了十年来棉花生产的低谷,三省棉花产量占全国总量的30%左右,一二级棉达到40%。截止11月10日,全国供销社系统棉花企业收购皮棉4078万担,同比增幅15%。冀、鲁、豫、苏、鄂、皖六省收购量同比增加840万担,增幅64%。由于棉花成熟度好,加上执行标准到位,今年收购的新棉品级高,长度长,含水率低,内在质量好。     二、 棉花价格跌幅大,跌速快,销售进度缓慢     10月下旬以来,棉花购销价格跌幅大,跌速快。目前多数地区籽棉收购价格已由9月初的1.70元/斤左右降至1.30元/斤,折标准级皮棉300元/担左右,相当1990年的收购价格,并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销售价格跌至8000元/吨以下,有的甚至7500元/吨,比9月中旬下降25%,同比下降35-40%。棉花价格下跌越快,纺织企业越不急于购买,棉花销售进度非常缓慢。     三、 棉花市场波动大,农工商三方受损     棉花价格低而不稳,市场波动幅度大,目前一些地方已出现"棉农不愿卖棉花,棉花企业不敢收棉花,纺织企业不敢买棉花"的局面。     从棉农方面看,今年棉花产量增加,但收入减少,全国平均亩产按去年水平146斤计算,今年棉农亩均植棉收入将比上年减少200元以上,减幅近三成。而棉花企业的经营利润由前期的300-400元/吨降至100-200元/吨,11月份以来已无利可图,经营难以为继,靠吃前期的老本维持。开秤早、收价高、库存大的棉花企业,亏损已难避免。棉花价格下降并没有带来纺织企业效益的增长。企业普遍反映,棉价下降是纺织企业所希望的,但持续下降、低而不稳则有害无利,一是产成品库存不断贬值,二是客户订货时"向前算帐",后道客户比照棉花价格压前道客户,纱、布的价格跌幅也很大。受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的影响,明年上半年的订单减少,纺织品出口形势低迷,纺织企业开工不足,产成品积压,效益下滑。目前纺织企业对棉花压价购买,随用随买,不留库存。     四、 收购资金不足,部分地方出现打白条现象     今年农发行按照国务院27号文件精神,制定了棉花信贷管理办法,根据棉花企业的资质条件、经营情况和信用等级,发放和管理棉花收购资金,同时调整贷款方式,实行仓单管理,推行担保、抵押贷款方式,为政策性贷款退出商品棉领域做好准备。在引导、监督企业顺价销售、防范信贷风险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从贷款发放情况看,新疆、湖北两省区及时、足额到位,山东、江西、湖南、河南、江苏、河北、安徽省农发行贷款占总需要量的10-60%不等,其余所需资金以企业职工集资、其他商业银行拆借、纺织企业预付资金委托收购等方式筹集。由于价格下跌,农民急于交售,资金筹措不及,一些地方开始打白条收购,河北省称之为"预收"棉花。调查组所到的山东、河北、河南、湖南、安徽的一些产棉大县,白条收购或"预收"棉花金额在2000-5000万元不等。     五、 各地建议适时、适量投放收购资金,以解燃眉之急     据调查,多数地方农民家里还存有30-40%的棉花,棉花企业难以筹措更多的资金。春节前夕,既是农民用钱高峰,也是"白条"兑现之时,如果棉花仍销不出去,货款到不了位,将带来较大隐患。不少地方政府领导建议,为解燃眉之急,农发行适时、适量投放部分资金,以保农村稳定,解决"卖棉难"问题。     ■ 政策面动向     当前国内新棉收购中出现的问题,已收起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棉花信贷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计委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后期新棉收购和销售工作,提出要求:     一是继续做好棉花收购资金供应工作。按照国务院领导要求,在新的收购资金渠道形成前,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贷款不能退出。要按照“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的原则,改善服务,继续做好棉花收购资金的供应工作,避免出现棉农“卖棉难”和给棉农“打白条”现象。      二是棉花企业要做好经营工作。各地在稳妥推进社企分开的改革同时,要全力以赴做好新棉收购工作。供销社棉花企业在棉花收购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严格审批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加强市场管理。各地要按照《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继续严格做好本地区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资格认定工作,使符合条件的企业能够尽快参与棉花收购加工经营活动。同时,加强棉花市场管理,保证良好的棉花市场秩序和棉花质量。     四是继续加强对新棉收购工作的协调领导。各地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后期棉花收购工作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信以上措施的出台,对稳定新棉收购价、改善当前国内棉花收购秩序混乱的现状有着重要作用。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